临清贡砖烧制技艺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临清贡砖,发展至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质地优良,色泽适宜,形状各异,不碱不蚀,敲击有声。临清贡砖的烧制始于明永乐初年,是山东省临清市的汉族劳动人们在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独特经验。2008年,临清贡砖烧制技艺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为了迁都,在北京大兴土木数十载,营建皇家宫苑城池,临清转官窑即创设于此。明中叶之后,临清砖成为建筑皇宫的主要材料。
临清砖窑烧制的贡砖、副砖、券砖、斧刃砖、线砖、平身砖、望板砖、方砖、脊吻砖、刻花砖等,一般在五十斤上下,重的有七八十斤。成砖后,要经过严格的检验,用黄裱纸封裹,搭船解运至天津张家湾码头,经过再次检验合格后,陆路转运京师。
临清贡砖烧制工艺十分精致,有碎土、澄泥、熟泥、制坯、晾坯、装窑、焙烧、出窑等工序。首先选取黄河淤积的“莲花土”,经过碎土、过筛后,选出没有杂质的精土放入池中浸泡。浸泡时间需要一年,过滤出细泥膏后,经过人或牲畜的踩踏,去除泥内气泡。然后经过“醒泥”“摔泥”过程,放入砖模内用板拍打成坯。再将砖坯晾干后装入土窑。装窑后,用豆秸或棉杆烧30天左右,再用水慢慢洇窑,然后出窑。贡砖烧制多达18道工艺流程,而且每道工艺都需要工匠们一丝不苟地去做。
在我国北京的故宫、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各城门楼、钟鼓楼、文庙、国子监及各王府营建中,所用的临清砖比比皆是,处处可见。此外,南京中华门城墙、玄武桥、曲阜孔庙、德州减水坝、张秋镇荆门、阿城、七级闸坝等处也相继发现临清砖,这些砖至今不碱不蚀,敲击有声。
临清贡砖烧制技艺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取得的独特经验,几百年来,此砖不碱不蚀,质地仍坚硬如石,显示了临清贡砖烧制工艺的高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