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木头舞麒麟
东莞樟木头舞麒麟主要分布在东莞市的山区、丘陵和埔田一带的部分村落,据清末《东莞县志》记载,至少已有100多年历史。
樟木头舞麒麟主要表现“麟趾呈祥”、“采青赐福”的主题,故当地民间十分讲究麒麟的造型,将麒麟头设计为酷似龙头,以体现“龙生九子,麒麟为长”的传说;头上有一向前崛起的五色独角,寓意“独占鳌头”和“头角峥嵘”;头、颈、嘴分别镶有塔形彩钉、铜制圆镜、金线图案,寓意“人丁兴旺”、“驱恶避邪”、“金口玉言”;身着五色彩披,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上绣“风调雨顺”四字等等,主题便在这一精心制作、集祥瑞于一身的神兽造型的舞蹈中展开。
东莞麒麟舞由一人舞麒麟头、一人舞麒麟尾进行表演,舞蹈的套路分为头套和尾套。头套包括表现麒麟作天宫巡视准备、巡视东南西北方、中途休息梳洗和醒来等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各有不同的动作,如巡城动作主要有大花、小花,大花是双脚腾跃,动作幅度大,表现麒麟的威猛,小花是单脚提立小幅跳跃,表现麒麟的灵活机警;休息梳洗时麒麟的动作是模仿猫科动物0脚、梳洗头身、喝水、挠耳、咬虱子、打瞌睡等,称为“麒麟晒被”。尾套主要表现麒麟醒来巡城求青的艰辛过程到最后泽被人间,“青”通常以绿叶旺盛的一棵小树、一根树枝或一束禾剑棘草为代表,象征采集万物之灵气。采青包括寻青、惊青、闻青、试青、护青、逗青、失青、找青、复得青、踢青、吃青、吐青、游园赐福等生动环节,动作主要有翻腾、滚动、甩头、咬尾、逗尾、练王、踢青等。
东莞麒麟舞的配乐主要有锣鼓乐和唢呐吹奏乐,一般根据麒麟的神态动作使用锣鼓乐,多为粤剧的【二流】、【二王中慢板】、【哭相思】、【六波令】、【百花亭闹酒】等传统曲牌,吹奏的乐曲则有《下马威》、《大首板》、《五花锤》等。
东莞麒麟舞是当地春节习俗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活动,也是平常人家乔迁、嫁娶、开店时用以祈祷呈祥的象征,不仅带有明显的仪式性,更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在舞蹈艺术、民间习俗、民间信仰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由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东莞麒麟舞的传承正面临巨大的挑战,原来每村都有的麒麟队,现已所剩无几,亟待加以保护和采取更有力的传承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