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村大集
提起青岛的集市,名气最响、规模最大、历史最长、商品最齐全的,均当李村大集莫属。
李村大集不同于现在的农贸市场,农贸市场是天天有,主要以供应新鲜蔬菜、肉类、水产品等日常消费食品为主,以居住在周边居民为固定消费群体的交易场所。李村大集却是形成一百多年来,除了“-”时期被人为地强行改变交易日期,中断了一段时期以外,几乎一直延续逢农历二、七赶大集的习俗。交易品种五花八门,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小到针头线脑、面人糖稀,娃娃玩的拨浪鼓、小姑娘的红头绳、老太太的小脚鞋;大到桌椅板凳、衣橱立柜、彩电冰箱空调器、摩托汽车拖拉机,只要你想买的,这里肯定都能找到。
如果逢集那天再赶上又正好是双休日,你看吧,方圆几十里城乡居民乘汽车、摩托、自行车,搭出租赶毛驴,浩浩荡荡,纷纷攘攘,四面八方汇集于此。将近年根的时候,连湖南、四川、云南一带花农也驱车前来赶集,几华里长得大集,摊挨摊、点靠点;小贩叫卖的、讨价还价的、呼儿唤女的、再加上卖老鼠药的电喇叭一嘘呼,混混杂杂,响成一片。人们摩肩接踵,匆匆如过江之鲫。赶集的人最高多达30余万。
李村大集的起源要追溯于19世纪末期。
据《胶澳志》记载,在德国侵占青岛前夕,青岛口、女姑口、板桥镇、金家口等“商贾云集,货物相易”,“日日人群络绎,杂耍、小场、大书、秧歌、江湖把式,无所不有”。由于海港的原因,那时青岛及周边的民间商品贸易已经形成规模,不但满足了青岛地区城镇居民的需求。还辐射到整个胶东半岛及鲁中、鲁北、鲁南等地区,迅速地把青岛周边的商品贸易市场带动起来。
当时的李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与周围的河南庄、王埠庄、杨哥庄等村庄没有什么两样。但李村所处位置离青岛较近,又在几个村庄的中心,交通方便,最重要的一点,李村有一个得天独厚、宽敞的李村河河滩,枯水季节很适于买卖牲口、盖房子用的檩条、高粱秸等大宗物品。而李村河一年中很少有几天发水,基本上都可以在河滩上交易,使得集市逐渐固定下来。
李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成为青岛市郊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也是李村大集百年来昌盛不衰的根本原因。
新中国成立前,集市上卖的东西基本都是旧衣服、木材、粮食和牲口等一些农家用的东西,还经常有为生计所迫卖孩子、妇女的。腊月里,富人忙着过年,穷人却是“过关”。忙活了一年,把欠的债还上后所剩无几。家里女孩等着穿件新衣服,男孩等着吃点好东西,嗷嗷待哺的孩子、年迈的父母亲,都等着拿回血汗钱过年。每年腊月三十这天虽然不逢集,但还是热热闹闹,来买东西的都是一些贫苦农民,三十这天来赶集的穷人多,又叫做“穷集”。年三十赶集的习惯一直延续至今,但已经不是“穷集”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看看家里过年还缺点什么,就在这天赶紧添置。
李村集上的牲口市现在已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汽车、拖拉机市场。但回忆起当时牲口市“戳狗牙”的经纪人,也是蛮有意思的。
在集上卖骡马、耕牛等大牲口,一般都要找“戳狗牙”的来讲价钱,现在叫“经济人”。卖主根据自己牲口和当集的行情,定出一个价位告诉“戳狗牙”的。买主也要请一个“戳狗牙”的,把自己想要的牲口和价位告诉他。两个“戳狗牙”的便会在一起用独特的方法讨价还价,他们两人手拉手用一块黑布或者衣服盖在手上象“猜拳”一样开始交易。至于伸几个手指头代表多少钱,那只有他们两人知道。最后揭开黑布,两人的拳头握在了一起,就算成交。成交的价格,买卖双方一般都满意。这样,“戳狗牙”的不但挣到了“佣金”,还有价格差价属于自己的。这些人在当时不用下地劳动,是属于比较富裕的阶层。
“-”时期,为了打击“投机倒把”和“长途贩运”,彻底“割掉资本追尾巴”,全国实行“逢五排十”一天集,让“二道贩子”无法这集那集的倒卖。但是李村大集在农历“二七”这天,还是挡不住赶集的人们偷偷摸摸进行交易。
过年了青岛郊区还有过年贴对子的习俗。在腊月里的年集里,站在桥头望去,一溜溜红色的“对子墙”延绵数百米,再加上大姑娘、小媳妇红棉袄的映衬,脸上挂着的笑容。大集上处处洋溢着盎然春意,不管买的卖的都不计较了,没有了往日因毛儿八分的讨价还价和毫无价值的口角。
时代变了,李村集的面貌以及交易的商品及交易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李村大集近年新兴起的花鸟、文物、宠物市场很是热闹。
花农、艺人们八仙过海、大显身手带来了自己的绝活以及花色、形状各异的鲜花、稀有植物,广东的铁树、棕榈、万年青;云南的杜鹃、茶花、含羞草;江浙的四季桂花、栀子、夜丁香;东北的君子兰、腊梅、秋海棠;争奇斗艳、造型奇特、蜂飞碟舞、竞相绽放,吸引着爱“沾花惹草”的赶集人免不得抱回家几盆细细地品味。
观赏鱼市上,憨态可掬的“望天”,金翅粼粼的“珍珠”,令人提心吊胆的“水泡”,威武勇猛的“鹤顶红”,在一个个白色盆子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万紫千红争风流的“年年有余”丰收图。
其实,最出风头的还是令奇石收藏家眼热的崂山特产——海底玉。
海底玉又称崂山绿石,产于崂山仰口湾畔的丰山脚下,这里有两条绿石脉蜿蜒入海。一条向东,石质黑而硬,称为“崂山黛玉”;另一条向东南,石质绿而软,称为“崂山翠玉”。崂山绿石色彩绚丽,石质润泽,为中国名贵观赏石,历代收藏者不乏其人。清康熙三十六年即墨参将白壁,献给康熙皇帝两尊绿石,康熙龙颜大悦,爱不释手。从此绿石身价倍增,文人墨客求石之风渐盛。
大集上的崂山绿石市场自然吸引了众多好石者的目光。
现在有限的崂山绿石资源由于无限制的开发,几乎消失殆尽,逢大潮才能挖到一星半块的。于是一些有心计之人就把石质、颜色相近的日照黑石鱼目混珠,乔装打扮登上大雅之堂。但日照石的光泽、花纹却逊色不少,只能哄骗一些不识真货的购石者上当,内行人一眼便能看出其中的端倪。不懂崂山绿石的赶集人如果想买正宗真品的话,最好请懂石头的内行陪同挑选,防止买回去假货。
猫欢狗叫的宠物市场能买到世界上各国的珍稀宠物。
稀有的-犬种有什么曲佳、拉布拉多猎犬、金毛猎犬,狩猎犬有腊肠狗、小猎兔狗——比格犬,工作犬有洛威拿犬、德国牧羊狗、狼狗,玩赏狗有贵妇狗、约克夏、博美犬。这些名犬似乎知道主人要卖掉他们,都静静地趴在地上等待新的主人。
李村大集的汽车市场在全国是上数的。
停车的河滩已经用花岗岩硬化,根本不用担心雨天泥泞路滑。诺大的停车场分为大货车、小货车、微型车、家用车、出租车等摊位。人们在发动机的轰鸣声用青岛话大声地介绍车的性能、讲价、试车。
先看看出租车市场,摆放整齐的一溜约有一百多辆出租车擦得铮明瓦亮,“2000年车,全包12万”、“八成新车,包过户18万”。全包,就是卖主负担车辆交易的全部费用,如交易费、交易税、过户费用等支出。每台车上都挂着一个自制的小牌子,写明车的年限和价格及由谁来承担交易费用。
汽车市场的成交量平均每集达到一百多辆,现在多是以出租和私家车为主。载重的大货车时不时也能成交几辆。每集的交易额都能达到上千万。
青岛人默默注视着李村集的发展变化,从中感受着时代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