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丧葬习俗
送终:老人临终前夕,子孙日夜守候,直至咽气,称为送终。老人临终前夕一般要交待后事,向子女说一些表示祝福的吉利话。流行于安县城乡,古今不衰。
烧倒头纸:老人去世,在其床前点燃香烛,烧三斤六两纸钱。据说死者一到阴间就要花钱,故须立刻烧倒头纸。钱灰和开路的路引灰装入瓦罐,用一层白布和一层青布封口,置于棺木前,出殡时和棺木一同埋葬。目前,农村仍旧流行。
撤帐子和出煞:老人去世,立即把帐子撤下,意思是人死不能再受网罗缉缚。再揭去屋顶上一匹瓦,草房则戮个洞,称为出煞,意识是说死者灵魂可由此升天。改革开放以后,农村楼房增多,改为打开窗子。目前,农村仍旧流行。
净身和穿老衣:老人去世,用新瓦盆盛温水将其身体擦干净,男子剔去头发(可留胡子),女性只须梳头,男女都要修剪指甲,再给穿上衣服。所穿衣服取单数,如五,七,九件,有的穿六件,据说是取“衣禄”的谐音。接着在长蹬上搭上木板,将死者抬上木板停放,口含茶叶,用打湿的旱烟搭在嘴和鼻子上,避瘴气。随后寻找一根柏树枝条做的棍子,上面穿上包子、锅魁或煎饼之类,让死者握在手上,
据说阴问恶犬多,用以防身。最后砸碎死者用的药罐,表示祛除灾病。
点路灯和守灵:孝子在死者遗体脚下点一盏菜油灯,称为“点路灯”,要点到棺材抬出为止。据说阴曹地府黑暗无光,点盏路灯便于灵魂远行。晚上子女轮流跪拜守灵,农村还须请道士作法。目前,点路灯和守灵仍在城乡普遍流行。
入检:90年代,民政部门推行火化,机关单位职工去世,骨灰一般安放在公墓,农村仍旧实行入俭:在棺材内撒一层草木灰或石灰,再用小茶碗印圆圈,有多少岁印多少个,再垫一些iH衣裤,铺上新被,然后把骨灰放入,面上又放儿孙的旧衣服,直至装满。还要把死者生前的心爱之物放在棺里,谓之陪葬。最后用红布作兜被盖在上面,意思是老人寿尽善终,魂归天界。
出丧:入葬前,先请阴阳先生看地。90年代后,安葬前一天晚上,农村时兴开路、做道场。小开路24个道士,大开路46个,敲锣打鼓念经,儿孙跪在灵前。出丧日,亲友馈赠香蜡钱纸、祭幛挽联等祭品,丧家备办酒席。出丧时,灵柩披上红毯,缚活公鸡一只一并送至葬地,垒土造坟,坟为鼻形。
烧七、百期和周年
须到坟前祭奠一次,共祭祀七次,称为烧七。死后满一百天和满一周年时,举行隆重的家祭,届时亲友不请自到,称为烧百期和烧周年。50年代后曾被淡化,改革开放后自动恢复。
信息来源: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