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锻铜技艺
连云港锻铜技艺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连云港锻铜技艺
连云港市是我国铜雕工艺品的主要产区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据考古佐证,1960年4月,大村遗址出土的铜鼎,是迄今为止江苏境内所发现的最大铜鼎,把连云港铜雕工艺追溯到5000年以前。连云港铜雕工艺品,始于商代末年,历经各朝各代,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品种分类大致有1、工艺品,如兽形铜器座、铜甬钟等;2、祭祀品,如铜鼎;3、日用品,如铜甗(炊器)、铜匜(洗用器具)、铜盘(一种水器)、铜灯、铜镜等;4、兵器,如铜矛、铜盾、铜剑、铜戈等;5、钱币,如半两铜钱等;6、度量衡,如法度诏铜量;7、兵器制作器,如铜 机;8、生产器械,如铜罍(一种量酒器)。特别是唐代,海州饮马池出土的双鸾铜镜(又称葵花镜),采用银、锡、青铜合金制作,镜面光洁可鉴,镜背铸制图案绮丽繁缛,其用料和工艺的讲究,显示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风貌。宋代,海州“西市界”居住的谢咏开的铜器作坊,制作的鎏金铜佛像、铜兽等,造型生动,工艺精湛,反映了当时金属工艺的面貌。他撰著的《雕塑思索》一书,为后辈铜雕工艺留下了创作新经典,把民间艺术的审美品格推到一个更高、更宽、更有深度的境界。他的铜雕工艺,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精巧别致的图案和精湛娴熟的制作技艺,形成了优秀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民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