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刺绣
扬州刺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苏绣(扬州刺绣),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源于汉,兴于唐,精于宋,盛于明清,位于江苏省中部,故有“广陵女子善绣”之说。
扬州刺绣包括设计绣稿、上绷配线、刺绣、装裱等诸多工序。刺绣底本的形成,是对原画作必要的修改,重新绘出适应刺绣特点的画稿,指导绣师读懂画作。绣制针法多种多样,有齐针、散套针、旋针、接针、滚针、游针等数十种。选择针法时多有讲究,起针落针,“平、匀、齐、密”;线条排列,疏密得当;皮皮相迭,针针相嵌;镶色和顺,丝理自然。
扬绣以水墨绣意占长,风格特殊个性鲜明,以针代笔,以线代墨。将画理与绣理融于一体,风格洒脱,韵味醇厚,尽显水墨淋漓之气,它的灵魂和精髓通过针法重在表现画家的笔墨技巧来体现国画的意境,神韵,气势,达到绣画难分。扬州刺绣素以劈丝精细,针法缜密,色彩丰富,清新雅致著称,将才艺和感悟揉合在一起,即所谓“心线神针”,从而形成了“精,雅,和,顺,匀,活,透,洁”的独到艺术风格。
扬州刺绣与扬州画派完美结合,彰显出扬州文化的厚重和精致。代表作品有《雪中送炭》《海峤春华》《行旅图》《双鱼图》《草菊图》《九知图》等不同时期的扬绣作品,折射出特定时期人们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以及民俗风情。
扬州刺绣以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授为主要传承形式,如今现有的老艺人包括徒弟们已陆续进入退休年龄,刺绣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其传承保护工作寄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