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昆曲
扬州昆曲,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昆曲在明代已流传至扬州。约在明万历年间,扬州已有专业昆班演出。
明清交替之际,扬州十日的烽烟取代了竹西歌吹的丝管,昆班烟消云散。然而一旦社会安定,经济复苏,扬州昆曲很快繁盛起来。乾隆时扬州昆曲的最大特点,是涌现了一大批盐商蓄养的家庭昆班,后来被成为“七大内班”。扬州七大内班在戏曲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们名伶荟萃,角色俱全,剧目繁多,行头富丽。在清代后期一段相当长的时光里,昆曲的声音不是从园林传来,而是从青楼传来,此外还有少数士大夫们坚守着昆曲。
近代扬州的昆曲,相继有广陵曲社、扬州业余昆曲研究组、广陵昆曲学社、扬州空谷幽兰曲社、扬州青年昆曲班等,坚守昆曲,延续至今,为古城增添了一份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