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西安市
>
临潼民俗文化
临潼民俗文化介绍
关中道情皮影戏
关中道情皮影戏是关中道情演唱形式之一,与普通的皮影戏不同,在陕西只有一家,独具风格。它是以皮影为形式,以伴奏唱为主的演出剧组。临潼关中道情皮影戏历史悠久,2007年5月,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栎阳镇卷子村背芯子
栎阳镇卷子村地处临潼区渭北平原,是栎阳北清河岸边一个古老的村庄。该村的背芯子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年左右),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背芯子的制作过程是:先制作好木质或铁质…
栎阳木刻
栎阳木刻是一种流传于栎阳的木刻工艺,临潼区栎阳镇也因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木刻之乡。关于栎阳木刻的制作,我们来听听西安市市级非遗传承人李树森这位1943年2月14出生的老人如何说。关于工艺流程,李树森说:“…
骊山女娲风俗
在临潼区骊山一带,至今保留着一些与女娲有关的古老的风俗文化。主要表现在节日风俗、婚俗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与众不同。节日风俗每年农历正月二十日,骊山周围一带的百姓都要过“补天补地节”,也叫“女王节、女皇…
临潼零口孙家皮影戏
零口孙家皮影戏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4年),其创始人孙老五是华县人,清末,招赘于零口西原。1909年创办领唱(碗碗腔)皮影戏,年老后由其子孙发宏继续演唱,至今已有百年历史。解放前皮影戏一直有组织地…
补天补地节
临潼一带有个风俗,农历正月二十前不准烧干锅,要到这天才开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烙干馍,馍烙好后,先给房上扔一块,是谓“补天”;再往地上撂一块,是谓“补地。中国神话传说中有共工与祝融之战,共工败而怒触…
临潼民间社火
临潼民间社火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渭河南北各乡镇均有分布,如栎阳马踏青器山社火,相桥田市的老虎爬杆、背芯子,雨金的耍龙灯、踩单跷、北田的大头娃、单狮双狮,零口的十面锣鼓,马额的花船、竹马,穆寨的高跷、抬…
骊山古庙会
相传女娲采五色石补天、抟土作人,倡婚姻而繁衍人类,后世尊其为“骊山老母”,并于农历六月十一至十五举行盛大的庙会,祭奠她的伟大功绩。每年这个时候,关中一带的群众、国内外游客甚至港澳台同胞都会熙熙而来,浩…
临潼十面锣鼓
“十面锣鼓”流传于西安市临潼区的零口、马额、纸李、新丰、铁炉等乡镇及与临潼区相连的渭南市南义村和高陵县的个别地区。十面锣鼓的舞队由21名男演员组成,其中一人敲击马锣进行指挥,另有十人敲社鼓、十人敲社锣…
走遍临潼
西安市民俗与文化
长安民俗文化
周至县民俗文化
蓝田民俗文化
临潼民俗文化
鄠邑区民俗文化
雁塔区民俗文化
灞桥区民俗文化
碑林民俗文化
莲湖区民俗文化
高陵区民俗文化
阎良区民俗文化
新城区民俗文化
未央区民俗文化
全部临潼民俗文化
临潼地名网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