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市
>
黄浦区民俗文化
黄浦区民俗文化介绍
喉吹药制作技艺
顾氏喉吹药起源于松江府南汇县北蔡乡,创始人顾兰荪年少时拜伯父顾济卿为师,勤学专研外科和喉科,尤擅喉科。1849年顾兰荪创办了“浦东大竹园顾氏喉科”,治愈病人难以计数,病家有口皆碑,当时闻名于川沙、南汇…
老正兴本帮菜肴传统烹饪技艺
老正兴本帮菜起源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当时由祝正本和蔡仁兴两人开设在上海九江路大陆商场内,经营大众饭菜,很受商店店员、相关职员和运输工人欢迎。不久便以价廉物美著称于市,后来在原地找了一间两层楼的…
老大同香糟制作技艺
老大同香糟制作技艺,起源于1854年,至今已有160年的历史,清咸丰四年(1854年),在如今的广东路327号,大同酒店开张,初以堂吃为主,兼零拷外卖调味料。而自制的酒糟(后称为香糟),是其主要经营特…
精制花茶制作技艺
精制花茶制作技艺是扎根于上海,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上海地方特色的制茶手工艺技能。1926年鸿怡泰茶号的双狮地球牌精茶代表上海走进美国费城世博会,为上海捧回茶叶类甲等大奖。鸿怡泰茶庄由婺源商人在沪创办,…
金银玉石镶嵌技艺
金银玉石镶嵌是用贵金属,如黄金、铂金、白银和珠宝钻石等对玉雕物件进行点缀、装饰和局部包裹,改变玉石单一的素体态象,达到放大、去瑕、增美、镶饰的目标。它在琢玉工艺上的学名叫做“金银错嵌宝石玉器”,这种特…
海派绒线编结技艺
晚清时海派绒线编结艺术形成于上海,是一种在中国民间传统结线艺术中融入西方钩针编结并利用机制羊毛绒线的服饰编结艺术。十九世纪中叶,西风东渐,开埠之初的申城感受世界风潮,孕育了易得风气之早、善开风气之先的…
国际饭店京帮点心制作技艺
京帮点心就是北京风味的点心,亦称“京式点心”。其可分成两类,大众口味京式点心油厚味重,就是油用得更多,面皮较厚,常常是皮厚馅少,烹饪方法上有蒸、炸、煎、烙等做法,常用素馅,咸味较多;而宫廷式点心则特别…
永青假发制作技艺
闻名遐迩的百年老店——永青假发店始创于清光绪三十四年,创始人为褚元兴,历经百年,发展至今已然成为假发制造行业的龙头,而且也是上海唯一的一家老字号假发特色商店。永青假发的制作起源可追溯到清光绪三十四年(…
石库门里弄营造技艺
石库门里弄兼容了江南传统民居合院式格局和欧洲联排式住宅毗连形式,是上海地区特有的一种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样式,主要分布在上海市中心的卢湾、黄浦、虹口、闸北、静安、徐汇等区,其中以卢湾区数量最多,种类最全…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中式男装制作技艺)
1840年上海开埠,以“苏广成衣铺”为代表的制衣作坊以兼做男女装的“苏州样式”与“广州式样”而引领时尚风潮。上海“苏广成衣铺”的本帮裁缝,受到红帮裁缝的影响制作传统中式男装,包括在面料选择上扩展使用英…
中式服装制作技艺(中式女装制作技艺)
十九世纪中叶上海开埠后,“繁华甲于全国,一衣一服,莫不矜奇斗巧,日出新裁”之语,正是形容上海服饰在样式和裁剪上引领全国风尚。上海制衣业因此十分繁荣,全市就有成衣铺连同个体裁缝2000家,从业人员高达4…
琉璃烧制技艺(黄浦区)
琉璃烧制技艺(黄浦区)琉璃是我国古代对玻璃的通称。西汉中山靖王墓出土的文物中,金缕玉衣两侧的琉璃耳杯,就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琉璃烧造制品,至今已有两千多年。80年代,琉璃烧制技艺又开始重新发展,而上海…
灯彩(上海灯彩)
上海灯彩是在上海都市环境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灯彩艺术,它继承古代灯彩的优秀技艺并加以合理发展,不仅材质有所更新,品种也更为丰富。海派灯彩分撑棚灯、走马灯、宫灯、立体动物灯四大类型,其中以何克明为代表的…
中医正骨疗法(施氏伤科疗法)
施氏伤科疗法,源于已故全国500名老中医、上海“伤科八大家”之一——施维智先生。始于清朝道光年间江苏海门施镇仓,历经五代家传,至1938年施维智先生悬壶沪上,1958年转入国营医院,广收门徒,直至19…
杏花楼
杏花楼是家从餐饮起家,以月饼发家的百年老店,创始于清朝咸丰元年(1851年),1998年改制成立杏花楼企业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更名为杏花楼食品餐饮股份有限公司。(全国注册)杏花楼善制各式海派粤菜,…
走遍黄浦区
上海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黄浦区民俗文化
黄浦区地名网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