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潮州市民俗文化
潮州市民俗文化介绍
游旱龙
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大城所人们用“游旱龙”欢度佳节。所谓游旱龙,就是抬着用纸和竹片糊成的“龙舟”,在陆地上穿街过巷游走。据当地人介绍,大城所面临大海,城外四周有护城河,相传古时城河通海,民众也会赛龙舟…
吃鼎翻
每年端午节期间,大城所民众还有吃“鼎翻”的独特习俗。“鼎翻”又叫“麦熟”,是一种用平鼎煎制的薄饼,卷入猪肉丝、虾仁、香菇等配料后食用。当地人介绍,明代大城所官兵来自 ,其中北方来的军士居多。北方人喜欢…
穿蔗巷
潮州磷溪镇的溪口村有一种独特的民俗——“穿蔗巷”,每年的正月十六夜,溪口七个自然村家家户户都要有人拿着甘蔗,蔗尾挂上灯笼,站在村巷两旁形成一条长长的“蔗巷”,迎接大老爷- 队伍的到来,让老爷从“蔗巷”…
潮州菜烹饪技艺
潮州菜,流传于广东省潮州市的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潮州菜,简称潮菜,也称潮汕菜,是广东菜的主要流派之一。潮州菜源流从凤凰山畲胞而来,形成于宋代,兴盛于清代。潮州菜富有地方风味,…
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技艺
潮州陶瓷制作历史悠久。枫溪境内曾发现六千多年前的贝坵遗址及陶器,还有唐宋窑址的遗迹。清代中期,枫溪朱泥壶产品便独具一格,并且得到广泛的应用。生产技艺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枫溪手拉朱泥壶制作采用拉坯车…
潮州彩瓷烧制技艺
潮州彩瓷是清末潮州艺人运用新型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并融合国画技法所创造的瓷器彩绘艺术。其特点是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唐宋时期,潮州就有瓷器生产。宋代笔架山窑…
潮州工夫茶艺
潮州人饮茶历史源远流长。记载最早的可见于宋张夔的《和徐璋送举人韵》诗句:“燕阑欢伯呼酪奴,鸾旌凤吹光寒儒。”(引自《潮州三阳图志辑稿》卷之四。酪奴是茶的别称)。到了清代中期,潮州人饮工夫茶已蔚然成风。…
潮州彩瓷技艺
潮彩是清末潮州彩瓷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釉上彩绘艺术并运用国画技法。吸收潮州民间姐妹工艺。从而形成了独特地方风格彩绘流派之一。特点是构图饱满,色彩鲜丽,层次分明线条流畅,优美生动,格调高雅。潮州陶瓷历…
灯彩(潮州花灯)
潮州花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潮州花灯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大瑰宝。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潮州歌册《百屏灯》反映的大多是戏曲曲目中经典的场景。人物造型、脸谱、服装、道具好多均来自于戏剧原型。屏灯的布景、…
潮州麦秆剪贴画
潮州麦秆剪贴画工艺最初以编织物形式出现。乡村艺人用刚收割的麦秆,织成篮、笠、桌椅、轿子、扇子、骏马等小工艺品。后来逐步演化成麦秆剪贴画。潮州麦秆剪贴画的题材主要有人物、花卉、鸟兽、水族和山水。表现形式…
潮彩
潮彩是源于清末潮州彩瓷运用新彩颜料,结合传统彩绘艺术而形成的瓷艺品种。早在北宋时期,潮州陶瓷无论造型、装饰、工艺与色釉都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清末潮彩艺人借鉴福建及景德镇陶瓷技法和传统中国画艺术,融合传统…
潮俗皮影戏
皮影戏在我国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南宋末年,闽南移民将皮影戏引入广东潮汕地区,并逐渐吸收了潮汕地区的民间音乐、民间戏曲和民俗,特别是吸收了潮剧的说白、唱腔和表演艺术风格,形成了潮俗皮影戏。皮影是采用皮革…
潮州鲤鱼舞
潮州鲤鱼舞源自唐代,从宋代开始流传于民间,至今已形成一套较为固定的表现形式。表演者是5名男子,由12个基本动作组合成不同的表演套数,形象地表现鲤鱼出滩、跃埂、啃泥(降涂)、抢食、穿莲、送鱼、三相、比目…
潮州歌册
“潮州歌册”是用潮州方言创作、演唱的长篇叙事韵文,属说唱文学。它发源于潮州,流行于潮州民间。东南亚地区潮人社会以及闽南潮州方言地区也颇流行。主要说唱者是妇女。唐朝时,潮州民间艺人根据佛教教义中的故事编…
潮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
潮州凤凰山是粤外所有畲族公认的民族发祥地和始祖居住地。潮州凤凰山畲族招兵节是畲族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是一个以祭祀、祈祷为主要形式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的民俗活动。畲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较古老的民…
走遍潮州市
广东省民俗与文化
潮安区民俗与文化
湘桥区民俗与文化
饶平县民俗与文化
全部潮州市民俗文化
潮州市地名网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