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市
>
崇明区民俗文化
崇明区民俗文化介绍
崇明天气谚语及其应用
天气谚语又称农谚,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着各种有关天气变化的俗语。因为大多数天气谚语生成时科学技术并不发达,因此只是对现象进行描写,并没有做出科学解释,缺乏理论数据支持。然而,天气谚语在经过不断实践后却具…
崇明老白酒传统酿造技法
崇明老白酒是崇明岛上特产之一,风味独特,甜而微酸,香味醇厚,酒度适中,后劲足、回味甘,素有“名扬江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美誉。崇明岛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水土洁净,生态环境…
崇明水仙栽培技艺
水仙花,历来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花中珍品,在我国以崇明水仙和漳州水仙最为有名,它们同出一源,组成中国水仙两大品系。崇明水仙已有五百多年种植历史,崇明岛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水仙的生长,早在明朝正德年间(1506…
崇明酒曲制作技艺
酒曲,俗称酒药,被称为“酒之骨”,是酿制崇明老白酒必须使用的酒曲,蒸煮好的大米加入酒曲,从而使其糖化发酵,才能酿制成崇明老白酒。酒曲制作在崇明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据口头传承,最早的酒曲是用单一的马鞭草(…
益智图
“益智图”是清代光绪年间崇明人童叶庚以太极两仪八卦的易理做依据,发明的一种拼图、拼字智力游戏。“益智图”的拼图、拼字是汲取前人“七巧板”的技艺,而改变为尖斜、曲直、方圆,刻木制作而成,共分十五片。童叶…
鸭嘴狮舞(调狮子)
鸭嘴狮舞(调狮子)是崇明独特的民间舞蹈。舞蹈中的狮子造型独特,嘴巴扁长,面颊朝里凹得几乎不见颧骨,两只眼球朝外突出,全身披着长毛。其舞蹈动作独特,始终是慢慢吞吞,摇摇摆摆,没有狮子那种勇猛粗犷的表演,…
崇明吹打乐
“崇明吹打乐”又称为“敲十番”、“吹鼓手”、“做道场”,是流传在上海市崇明县和江苏省启东市、海门市沙地方言区域的一个古老乐种,有五百多年历史。明初,“十番”、“吹鼓”传入崇明,并代代相传。“崇明吹打乐…
崇明俗语
崇明俗语是用崇明方言在民间流传的方言口语。崇明方言属吴语系,由于崇明岛四面环水,交通不便,对外交流少,崇明方言相对不受外部方言的影响,因而是吴语北部边界地区比较稳定、比较古老的、很有特点的一种方言。崇…
杨瑟严故事
一千三百多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崇明人民在海岛独特的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的长期浸润下,创作了许多故事,并广泛流传,日积月累,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民间故事宝库。在这些民间故事中,机智人物杨瑟严的故事以其独特…
江南丝竹乐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一个分支,流行于江南,盛行于沪宁杭地区。但上海以及周遍地区,是江南丝竹作为一个乐种最终定名和成熟的重要地区。江南丝竹的娱乐性很强,人们常聚集在私宅茶楼合奏丝竹以“涵养性情、荡涤邪…
崇明山歌
崇明岛地处长江的入海口,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击岛。崇明岛自唐代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露出水面,形成沙洲,开始有人居住。因长江水的缓急多变,沙洲涨坍无常,至明末清初才逐渐稳定下来。岛…
崇明扁担戏
崇明扁担戏是一种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民间戏剧。平时,民间艺人用一根扁担,一端挑着小舞台,一端挑着高脚凳,走村串户行走在乡间。如果有人邀请演出,就选择一个较为平整的场地,放下供表演者坐的高脚凳子,再把扁…
天气谚语及应用
由于农业生产中经常受到各种恶劣天气的袭击,生产很被动,为了取得生产的主动性,人们必须对天气变化进行观测了解,在这观测了解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天气谚语,并在民间流传应用。崇明岛形成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
灶花
灶花,是民居厨房的装饰画,在每家人家灶头的“灶山”(装樜、护烟囱和灶面的短墙)上,画上各种图画与图案,民间称之谓“灶头花”。它不但流行于上海,还流行于整个江南各地。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普通百姓家,都喜…
瀛洲古调派琵琶演奏技艺
“瀛洲古调派琵琶”也称“崇明派琵琶”,是“瀛洲古调”琵琶曲和演奏技法风格的总称。崇明,古称瀛洲。“瀛洲古调”是指发源于崇明岛上的琵琶曲。“瀛洲古调派琵琶”取北派琵琶刚劲雄伟、气势磅礴之长,收南派琵琶优…
走遍崇明区
上海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崇明区民俗文化
崇明区地名网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