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民俗文化
北京市民俗文化介绍第15页
田氏阴阳八卦掌
田氏阴阳八卦掌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于明末清初年间,在四川峨眉山与青城山一带,由碧云、静云两位道长所传。田氏阴阳八卦掌被认定为八卦掌三大主要流派之一。已有三百余年。田氏阴阳八卦掌,乃先辈采《周…
老北京烧饼制作技艺
老北京烧饼制作技艺为房山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北京人讲究吃烧饼,老北京多层麻酱烧饼历史悠久。追源溯流,东汉始有烧饼,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胡饼店即卖门油、菊花、宽焦、侧厚、油锅、髓饼、新样、满…
汉白玉雕刻
汉白玉雕刻为北京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汉白玉雕刻是中国皇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周总理誉为国宝,几千年来,涌现出无数精美恢宏的杰作。从汉代到隋唐时期汉白玉雕刻被广泛用于石经雕刻,…
苏家坨立夏习俗
每年的5月5日前后是我国民间的传统立夏节。熬立夏粥风俗从明末清初开始在苏家坨地区兴起,历史最早的为北安河、西小营等村庄,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每年立夏这一天,在苏家坨镇各村一般是以家族为单位,或三…
喜轿习俗
据史料记载,轿子是东汉时的交通工具,后延用在结婚时新娘子坐喜轿嫁娶,在唐代逐渐普及。明清时期,老北京把姑娘坐喜轿出嫁视为明媒正娶的标志。因此,当时的喜轿行业最为兴旺,四九城都有专门向外租赁花轿、锣鼓、…
民间气象谚语
中国气象谚语源远流长,追根溯源,现有“籍”可查的是从《尚书大传》等孤本善书延续至本世纪的各类民间流传谚语。自古以来,社会各界就以各种方式来关注它、记录它,并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它、发展它,进而形成数千年来…
凤凰岭传说
凤凰岭,位于北京海淀区西北部大西山东麓,占地973公顷。在这片土地上,遍布着大量的文物古迹名胜,人文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特别是流传已久、数量众多、异彩纷呈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更给这片土地增添了靓丽迷…
曹雪芹(西山)传说
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曾在海淀生活、著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与传说。这些资料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包含曹雪芹的个性、身世、经历、亲戚、朋友、居所以及他如何写作《红楼梦》,如何扶危济困等等各方…
香山传说
香山位于北京西郊,这里文物古迹众多,历史文化气息浓郁,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香山传说主要包括景观传说、历代帝王传说、历史人物传说、神话传说、满族故事、佛教文化传说等内容。它具有题材广…
圆明园传说
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郊海淀,清康熙年间建园,是一座风光秀丽的皇家园林。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圆明园传说”包括:表现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反映皇室的生活侧面,颂扬中国人民奋力反抗侵略者的民族精神等内容…
颐和园传说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全国现存古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园林。“颐和园传说”中的故事主要产生于清朝乾隆和光绪年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内容也不断丰富,情节里有不同程度的虚构性,但它反映了劳动…
京西佛乐
京西佛乐是与京城智化寺音乐并生并存的民间佛乐。自清中叶张氏先祖形成风格,经民国流传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张佳艺为第十代传承人。它的演奏风格独具,区别于智化寺音乐的演奏方式,独创大管演奏,表现力更加丰…
太少狮
太少狮(京西蓝靛厂义振旗缘太少狮会)清朝时,太狮表演是专为皇家的大型庆典仪式或接待外国使臣时进行表演的。民国后,太狮逐渐流行于民间,并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少狮。太少狮表演时逼真细致,把狮子的各种动作都模…
西北旺高跷秧歌
西北旺万寿无疆万寿秧歌成立于清嘉庆六年(1801),传承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相传村民郝大筲向关老爷发愿而承起。光绪二十四年(1898)承差颐和园,受封皇会。此后又传承八代,目前会众五十余人。御赐的龙旗至…
南安河武松打店棍会
“南安河武松打店棍会”又名“善缘老会”,建于光绪二年,创会是由本村赵、李、魏、张、冯等数家姓氏人自筹资金、自发办会,经几代人的传承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当初表演的内容以宋代水浒中十字坡“武松打店”的情节设…
走遍北京市
海淀区民俗与文化
房山区民俗与文化
西城区民俗与文化
东城区民俗与文化
平谷区民俗与文化
怀柔区民俗与文化
昌平区民俗与文化
顺义区民俗与文化
石景山区民俗与文化
延庆区民俗与文化
密云区民俗与文化
门头沟区民俗与文化
大兴区民俗与文化
通州区民俗与文化
丰台区民俗与文化
朝阳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北京市民俗文化
北京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