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民俗文化
北京市民俗文化介绍第4页
元宵节·九曲黄河阵灯俗
太师屯镇东田各庄村的“九曲黄河阵灯俗”是元宵节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俗称九曲黄河阵灯会、灯场子,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山西移民将灯场子带入东田各庄村,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九曲黄河阵的阵式,…
蔡家洼五音大鼓
五音大鼓是一人持鼓、板站立击节,说唱相间进行表演,另有四人分别操持三弦、四胡、打琴(扬琴)和瓦琴进行伴奏的曲艺表演形式。五音大鼓约在清代乾隆年间出现。它是多种曲艺鼓书和鼓曲表演形式,在为清朝的陪都承德…
上金山狮舞
上金山狮舞始于清同治末年,兴于光绪年间,流传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上金山舞狮的狮头鼻梁上有“王”字,无毛、无崽,青黄两只,既像狮又像虎,故被村中百姓称为“虎头太师狮”。两只狮子的盔头上各镶有二十八个蜗牛…
西邵渠金钟总督老会
西邵渠村金钟总督老会已创立500多年,是一支仍保留着古老传统、演艺形式多样的花会。共有7档会,依次是:大筛、五虎棍、仙家老会、奉秧歌、奉秧福、雷音、响器,按规定需要148名演职人员。各档会都有不同的乐…
鲁班枕(瞎掰)制作技艺
“瞎掰”是一种可折叠的木制生活用品,打开可以当板凳坐,睡觉可以当枕头用,上面雕刻的图案可供欣赏。“瞎掰”又名鲁班枕,传说它是2600年前鲁班发明的。“瞎掰”制作技艺精细复杂,制作难度大,一个“瞎掰”是…
密云霸王鞭
“霸王鞭”是一种传统民间歌舞形式,在密云地区已有200多年的传承历史。已知传承脉络主要有两条:一是古北口镇杨庄子村,相传该村的“霸王鞭”是由清朝驻扎在此的军营中传出的;二是东邵渠镇西邵渠村,是200年…
冶仙塔的传说
密云历史悠久,据传说和历史记载,早在春秋战国以前,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居住。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编创了好多传说故事,世代相传保存下来。密云自古有两条大河,即潮河和白河,尤以白河流域广大,经常发洪…
黍谷山的传说
黍谷山位于密云城南7.5公里处,又名黍谷先春,是密云外八景之一。黍谷山景色优美,古迹寺庙遗址众多,还留下了很多故事传说。黍谷山地区的文化形式在密云地区是比较早的,这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所以这里…
穆柯寨的柿子树为什么有火烧痕?
相传很早以前,山西穆氏二兄弟外出逃荒,其中一人落户京东,另一人就在此地扎下了根,随着时间的推移,穆氏家族繁衍昌盛,形成村落,起名穆家口(即传说中的穆柯寨),穆桂英便是穆氏后代的一位女中豪杰,有一箭射平…
良乡镇黑古台村村名的由来
良乡镇黑古台村,原名黑狗台,金代成村。光绪十五年《良乡县志》有记载。相传金朝时村里人王恭养着一只黑狗,这只狗非常忠于主人,温驯善良,不仅平时看家护院,而且每当王恭外出之时,总要跟随在身后,随时听从主人…
石楼镇双孝村名的由来
石楼镇双孝村,初名小营,明代成村。相传早年间村中有一对年轻的夫妻高国栋与妻子王氏。夫妻俩不仅勤劳节俭,持家有道,而且对老母亲非常孝敬。80岁的老母亲患病多年,白天高国栋要下地劳动,妻子王氏为婆婆端茶喂…
十渡蝙蝠山的传说
蝙蝠山是十渡较别致的一景。相传在很久以前这里仅有一个小山丘。有那么一年,雨水特别勤,一入夏就连下了几场暴雨,洪水泛滥,冲毁了下游许多村庄和田地。一天深夜,有个黑老头儿领着一家三代到十渡来讨饭。一家人个…
葫芦垡的传说
沿着永定河西大堤往南走三十华里,河西侧坐落着一个稻花飘香的村庄,叫葫芦垡。大约五百年以前,这个地方是坑塘棋布、杂草丛生的沼泽。现在的永定河,那时叫“浑水”,又称“黑水河”。相传,在宋代这里是北国的边关…
上石堡的由来
传说很久以前,这里巍然屹立着一座形状奇特、浑然天成的花岗岩城堡,碧波荡漾的大石河环绕在城堡周围。落日余晖洒在城堡上,城堡就像镀上了一层金色、镶向上了几道金边。一日傍晚,正当一片火烧云飘到城堡上空时,忽…
顾册村名的由来
房山城关南边,有个顾册村,是房山有名的大村,住着一千多户人家。要说为啥叫顾册,可有个说法。老人说,别看这个地方靠近城边,又有一条小河,早些年可没人瞧得上眼,遍地是荒草。不知是哪一年,有个姓顾的小伙子从…
走遍北京市
海淀区民俗与文化
房山区民俗与文化
西城区民俗与文化
朝阳区民俗与文化
延庆区民俗与文化
东城区民俗与文化
密云民俗与文化
怀柔民俗与文化
顺义区民俗与文化
丰台区民俗与文化
平谷区民俗与文化
通州区民俗与文化
石景山区民俗与文化
昌平民俗与文化
大兴区民俗与文化
门头沟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北京市民俗文化
北京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