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北京市民俗文化
北京市民俗文化介绍第9页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它初步建成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以后不断维修改建,集历代宫殿建筑之大成,成为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在建造维修故宫建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
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
传统中国古代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术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手工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清晰的传承脉络。临摹古代书画珍本,长期以来,成为传承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书画技法的重要手段。建国后,故宫博物院成立文物修复工…
青铜器修复及复制技艺
中国传统青铜器修复、复制技术在两千年前就已经出现,并不断延续。明清两代大规模仿制古铜器,中国传统的青铜器修复行业在此时确立了四大流派:北京派、西安派、苏州派和潍坊派。其中北京派影响比较大,先后出现了一…
药香制作技艺
药香古法制作技艺属于传统制作工艺,一板一眼皆为传统手作。在呼和浩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药香制作技艺传习基地,青烟缭绕,丝丝缕缕的药香弥漫其中,别有一番韵味。分放在容器中的多种不同中药香泥原料,…
古代钟表修复技艺
古代机械钟表是多种学科的产物,它展示了不同时代的文化色彩,也反映出不同时期的科技发展水平。古钟表修复是在继承传统修复技艺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部分现代的加工手段和科学的方法,对年久失修或已损伤的钟表进行…
北京蒙镶技艺
北京蒙镶技艺,北京市东城区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蒙镶是一种传统的金属錾刻工艺,起源于中国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北京蒙镶工艺是蒙藏民族金属工艺与汉族金属工艺的…
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
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宫廷传统囊匣制作技艺简称“囊匣制作”,历史可追溯至清朝雍正时期造办处中的“匣作”。1912年清帝退位,匣作匠人流落民间,在锦匣铺继续从事囊匣制作。新中国成…
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
果脯蜜饯制作技艺(北京果脯传统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果脯采用宫廷传统秘方,由鲜果加工精制而成,口味酸甜适中,爽口滑润,甜而不腻,果味浓郁,主要有杏脯、梨脯、秋海棠等上千个品种、几百个…
王氏脊椎疗法
王氏脊椎疗法是清代皇宫御医治疗脊椎、脑疾的一种传统中医保健疗法。它综合了传统中医内病外治、祛邪扶正的方法,调动人体自身修复机能的作用,是防、治一体化的中医保健疗法。王氏脊椎疗法起源于清代顺治(1644…
鹤年堂中医药养生文化
鹤年堂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先后由曹萨飒、王圣一、刘一峰等世医家族传承,是北京医药行业现存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鹤年堂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数百年坚持“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的理念,形…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
北京同仁堂是中国传统医药中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始建于1669年,至今已有337年历史。同仁堂从1723年开始“承办官药”直至1911年,在长达188年时间里,同仁堂遵照皇家挑选药材标准、恪守皇宫秘方和制…
元宵节(敛巧饭习俗)
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形成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由此开始,琉璃庙镇的女性村民每年元宵节期间都会聚在一起吃敛巧饭,这一地方习俗传沿至今已有一百八十多年的历史。每年正月十六前夕,村中十二三岁的少女至各家敛收…
元宵节(千军台庄户幡会)
千军台、庄户一带盛行的民间正月十五的古幡会。据说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是三官爷的生日,千军台村有三官幡,因此庄户村的会档需去那里走会。据了解,古幡盛会是以颂神,祭神为主要内容,古幡会充满了明清古代遗风,形…
庙会(妙峰山庙会)
妙峰山古称“妙高峰”,地处北京西郊,距市中心35公里,属北京市门头沟区管辖。妙峰山传统庙会每年举办两次,农历四月初一至四月十五为春香,七月二十五至八月初一为秋香,其中以春香为盛。庙会活动区域分娘娘庙和…
庙会(东岳庙庙会)
东岳庙庙会是北京历史上最早的庙会之一,它在元代即已出现雏形,至明代正式形成,入清后达于鼎盛。庙会以北京东岳庙为依托而展开,逐渐形成包含信仰、商贸、娱乐等多方面内容的群体性系列活动。历史上东岳庙庙会的会…
走遍北京市
海淀区民俗与文化
房山区民俗与文化
西城区民俗与文化
东城区民俗与文化
平谷区民俗与文化
怀柔区民俗与文化
昌平区民俗与文化
顺义区民俗与文化
石景山区民俗与文化
延庆区民俗与文化
密云区民俗与文化
门头沟区民俗与文化
大兴区民俗与文化
通州区民俗与文化
丰台区民俗与文化
朝阳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北京市民俗文化
北京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