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民俗文化介绍
徘徊“扇鼓腔”
邢台市信都区西黄村镇徘徊“扇鼓腔”是徘徊村特有的一种将扇鼓舞和戏曲元素完美融合的民间曲艺,已评为邢台市历史文化遗产。因其表演时主要以乐器扇鼓为唱腔伴奏,边击鼓边舞边发唱腔,故名“扇鼓腔”。相传由古代的…
泥塑(玉田泥塑)
玉田县因古人种玉的传说而得名,它位于河北省东部,地处燕山余脉南麓,正当京、津、唐之间。玉田泥塑形成于清代光绪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玉田泥塑以历史人物、神话故事、田园动物等为题材,用泥土捏塑形象…
定兴京绣
京绣又称宫绣,是一门古老的汉族传统刺绣工艺,也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明清时期开始大为兴盛,多用于宫廷装饰、服饰,用料讲究、技术精湛、格调高雅。定兴京绣是京绣大家族中的一个分支,从清代传承至今…
水陆画
水陆画,河北省广平县民间传统美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水陆画起源于三国时期,自金代至元、明、清时期盛行的佛教寺院为超度亡灵,普济水陆一切鬼神而举行的一种重要佛事,是“三教合一”大背景下产生与发展…
干模铸造技艺
河北省泊头市铸造业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闻名全国的铸造之乡。20世纪80年代,泊头市富镇出土了一尊3米高的铁佛立像,经鉴定为五代十国时期(907—979)铸造。千余年来,泊头铸造工艺日益精湛,由最初古老…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
邢窑陶瓷烧制技艺,河北省邢台市内丘县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邢窑是中国唐代著名的七大名窑之一,邢窑始于北朝,盛于唐,衰于五代,烧制时间约800多年,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邢窑以产品种类丰…
定兴书画毡制作技艺
定兴县书画毡制作技艺源于上谷郡时代,是从毛毡、民用毡、工艺毡逐渐演变而来的,与书画艺术相伴而生。书画毡具有附墨脱水的作用,能让人们淋漓尽致的进行创作,完成更完美的作品,故又名“文房第五宝”。传统书画毡…
庄头剪纸
庄头剪纸属原生态传统美术项目,2011年被列为石家庄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庄头剪纸又称庄头原生态剪纸,和其它地方的剪纸不同的是它的原生态性,就是说它直接拿剪刀对物景或凭想象剪铰各种图案,不用任何刀具…
高邑腰鼓
高邑腰鼓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系陕北腰鼓向全国辐射、流传过程中产生的新的艺术形式,经50年的发展演化及加工改造,已形成地方特色鲜明、独具一格的民间艺术。高邑腰鼓为大型战鼓的配鼓,与钹、镲等民族乐器地…
玉田剪纸
玉田剪纸(2013年入选河北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剪纸艺术为百工之母,从新石器时期各文化类型的彩陶纹样(人面、人形纹、麟纹、蛙纹、云纹、锯齿纹、网纹等)就已表现出先民们对视觉物态深刻的认…
蜂蜜麻糖制作工艺
蜂蜜麻糖制作工艺(2009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唐山市新新麻糖厂生产的“蜂王牌”蜂蜜麻糖,属于地方传统风味,是唐山特产。由于手工操作技艺十分繁杂和细腻,再加上所用的原材料都是纯天然…
靳派乐亭大鼓
靳派乐亭大鼓(2009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乐亭大鼓其源可追溯到唐代,经过唐、宋、元、明各代的不断繁衍发展,在明未清初换身为鼓词。而乐亭大鼓是更好地继承并发展了鼓词的曲艺形式,是我…
滦州驴皮影
滦州驴皮影(2009年入选河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滦南县境内的皮影戏是滦南县民间地方剧种之一,始称滦州皮影,俗称驴皮影。它是中国皮影戏的一个支派,有独特的唱腔和操纵技巧,制做影人则是一种雕…
罗锅子香油传统手工技艺
罗锅子香油传统手工技艺(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田老兴在乐亭庞各庄杜林村创田家油坊,开始制售香油。其香油选料上乘,工艺考究,香味纯正,深得…
唐山面塑
面塑(2011年入选唐山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面塑,俗称捏面人,或称江米人,是传统家喻户晓的一种民间技艺,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我国民间面塑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食用的面塑;另一类是民间传统…
走遍河北省
石家庄市民俗与文化
邯郸市民俗与文化
保定市民俗与文化
沧州市民俗与文化
唐山市民俗与文化
廊坊市民俗与文化
邢台市民俗与文化
承德市民俗与文化
张家口市民俗与文化
衡水市民俗与文化
秦皇岛市民俗与文化
雄安新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地名网
搜索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
2642104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