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1页
昌黎赵家馆饺子制作技艺
昌黎赵家馆,位于昌黎县城鼓楼东大街,始创于1921年,创始人赵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饺子大师。赵家馆和赵家馆饺子主要经历了四十年代的红火期、五十年代的鼎盛期、六十年代“文革”期间的…
魏县花布染织技艺
魏县地处河北省南端,位于邯郸市东南51公里处。魏县花布染织技艺,包括手工蓝印花布与手工彩印花布技艺两种。魏县花布染织技艺始于宋,广泛普及于明,鼎盛于清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据调查,到1980年全县印染作坊…
肥乡织字土布技艺
肥乡县织字土布分布在旧店乡张庄村,织字土布的前身是手工土织布。利用棉纤维织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之初。到了十三世纪末手工棉纺织技术已在全国广泛传播。在明清和建国初期,民间纺织技术十分发达,到20世纪60…
鸡泽织字土布技艺
鸡泽民间土布是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通称之为“粗布”。它是用古老织染法(即从黄道婆时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织染术)纺织而成(俗成老土布)。土布工艺历史悠久,最早在《战国策》中,有曾子的母亲织布的记载。元明时期…
贞元增酒传统酿造工艺
我国酿酒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艺纷呈。位于河北省南部的邯郸市,地处华北平原。自古就有“冀南粮仓”和“名酒之乡”之称。该地区跨东经114°-115°,北纬36°-37°,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深泽坠子戏
深泽县位于河北省中部,省会石家庄东北75公里处。深泽坠子戏是河北省稀有地方剧种,也是全国稀有的地方剧种之一。广泛流传于河北省中南部、山西省东部地区。深泽县是坠子戏的发源地和发展的中心。坠子戏唱腔独特,…
平泉燕山大板
平泉县位于河北省承德市东部,地处燕山山脉末端,河北、辽宁、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燕山大板是平泉县境内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文化,系1975年平泉县文艺工作者根据刘文亮演唱的《种子迷》的录音,不断研究、创作而…
三河燕山大板
“燕山大板”是河北三河特有的一种曲种。1975年由刘燕,王德华,胡嘉良在借鉴清代就流传于民间的莲花落、霸王鞭曲调的基础上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创作,吸收了燕山一带的民间小调,如硪歌、小悲调、八板腔以及影调、…
文安西河大鼓
朱派西河大鼓源于木板大鼓-子书。清乾隆年间,有保定刘传经、赵传壁、王路等三人首创木板大鼓、弦子书搭档演出,从而各地艺人效仿,初步形成鼓、板、三弦进行伴奏的说唱形式。自此数十年间,为西河大鼓孕育、草创之…
威县冀南梨花大鼓
威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属冀南平原。这一带地处偏僻,民风纯厚,民间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因而孕育出了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全国著名曲种——梨花大鼓。梨花大鼓起源于直东交界地区的河北东南部与鲁西北兴盛…
鸡泽冀南梨花大鼓
梨花大鼓早期叫“犁铧大鼓”,因演唱者手持梨铧片伴奏而得名(现用月牙铜板伴奏),属于曲艺,起源于清光绪年间,主要流传于山东、河北省南部。冀南梨花大鼓主要流布于河北南部的邯郸鸡泽县、邢台威县等地。梨花大鼓…
广平拉洋片
邯郸市广平县位于河北省南部,县境地处黄河、漳河冲积平原,地势广阔、平坦,故称广平。拉洋片,广平县当地俗称“西洋景”,它底部呈正方形,高约1.5米,宽约1米,共分看箱、画面、乐器三部分,正前方有四个方孔…
霸州王庄子昆曲
霸州市王庄子乡地处冀中平原,京、津、保三大城市腹地,在清同治初年,下王庄即组建了业余昆曲子弟会。《渔樵耕读》是昆曲子弟会的昆曲启蒙剧目。早年间,青少年入会,首先要学这出戏。即以此戏之意,取名下王庄耕读…
伯延民间建筑艺术
伯延镇位于河北省武安市城南10公里处,南依鼓山,北临南洺河,交通便利。自古居民经商外埠、广置房产,在本村发展商业,使村里店铺林立,街道上商贾成行,村中十分繁华。伯延特色民居主要分布于伯延村的五道街,南…
元氏乐乐腔
乐乐腔是传承于元氏县龙正村李氏家族并流行于当地的一种民间戏曲,它在表演形式上与京、评、梆子等剧种相仿,但唱腔独特、乐律优美,没有发现与现有的任何剧种有很深的渊源。乐乐腔没有文字记载,只是口传。目前能向…
走遍河北省
石家庄市民俗与文化
邯郸市民俗与文化
保定市民俗与文化
沧州市民俗与文化
唐山市民俗与文化
廊坊市民俗与文化
邢台市民俗与文化
承德市民俗与文化
张家口市民俗与文化
衡水市民俗与文化
秦皇岛市民俗与文化
雄安新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