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民俗文化介绍第6页
冀中笙管乐·北燕家务音乐会
廊坊市霸州始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因是益津关口故称霸州。位于京、津、保三角地带中心,属环京津、环渤海城市群。北燕家务村东距106国道,在宋元时期,村中有千佛寺,寺院宏阔僧众数百,香火鼎盛,遇有佛事活动…
滦平十番乐
张百湾十番乐是融合了杠房音乐、宫廷音乐、古曲、戏曲曲牌、时令小调与民歌、寺庙音乐等丰富内容而成。其中有杠房音乐的凄凉、惆怅,又有宫廷音乐的优雅、庄严,又有古曲的柔和、委婉,又有寺庙乐的超凡脱俗。十番乐…
冀中笙管乐·琉璃庄音乐会
文安县地处环京津环渤海腹地,被京津保三大城市环抱,京九铁路穿越县境,国家及省级三条公路干线纵贯全县。琉璃庄村位于文安县城东北,属文安县大柳河镇。琉璃庄历史悠久,质朴的民风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勤劳而文明的琉…
羲皇圣鼓
新乐市堽头羲皇圣鼓产生于上古时代,源远流长,是一种优秀的民间打击乐表演艺术。它流传于石家庄新乐及周边县市,是人们庆典、庆贺、祭祀、娱乐等缺少不了的艺术奇葩。据《封神榜》记载,在武王伐纣时,姜太公利用鼓…
跃进吹歌
跃进吹歌会源于迁民庄北乐会。咸丰年间,南宫县吹歌艺人王洛云云游到安肃(今徐水)一带传艺,并根据群众的需求,对迁民庄北乐会进行改革,将乐器中的小管改成大管,去掉昆笛,使发音由尖细变雄浑,节奏由舒缓变奔放…
大城西子牙高跷
西子牙河北村位于廊坊市大城县北部偏东,北与文安接壤,东与天津静海相邻。据县志记载,该村吕氏为周朝齐国姜太公后裔,战国初,因“田氏代齐”子孙四处逃亡,其少分支迁此安居。西子牙河北高跷兴办于清道光年间,迄…
内邱庆源排鼓
内邱县庆源排鼓是流行于内邱县官庄镇庆源村一代的一种民间音乐活动,以庆源村最为典型。相传在北宋时期,辽国曾掠此地,杨门女将穆桂英率军收复,传说中的破洪州即指此役,攻城时周围村民擂鼓助威,朝廷为庆祝和纪念…
武强打花膀
打花膀是曾在武强县及周边市县广为流传的一种群众自娱自乐的古老民间舞蹈,打花膀均为男性表演,表演时赤臂赤脚,只穿短裤。这一艺术形式来源于打短工拔麦子的青年农民,他们白天拔麦子,夜晚就集体露宿在麦场上,贫…
大城太平颤(甩会)
廊坊市大城县位于河北省中部偏东,素有古郡之称,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是颇具名气的城邑。太平颤又俗称甩会,这是二姑院村独传数代的民间花会,从1746年前后在村中开始表演,至今已有二百六十多年历史。太平颤是一种…
大义店村冰雹会音乐会
大义店村位于高碑店市东南约四十公里,属张六庄乡管辖,冰雹会至今已606年。冰雹会于建村不久即创办,十幡会是为冰雹会服务的一个团队。据传说“十幡会”起源于明朝宫廷音乐,经过寺庙传播到本村,大义店村原有七…
滦平棉花鬼
棉花鬼儿为滦平县五道营乡民间花会中的其中一档,已有二百多年。棉花鬼因其装扮特殊,表演时动作诙谐、幽默,起到活跃气氛的作用,因此在整个花会中具有重要地位,也使得五道营花会独树一帜。表演时多在晚上,由所有…
休门吹歌
石家庄休门吹歌主要流行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市区休门及鹿泉、正定、无极、藁城、栾城、井陉等县(市)。石家庄休门吹歌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元朝末年,明朝初期石家庄休门等地就有着吹歌形式的存在,当时的吹歌被称…
冀中笙管乐·同口音乐会
同口村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城西南,白洋淀南端,潴龙河、孝义河、唐河入淀交汇处,为高阳县、安新县、任丘市三县市中心位置,西北距保定市70华里,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同口音乐会始于明朝,历经清朝延续至今,其…
仁义胡同的传说
建昌营镇位于唐山市迁安市北18公里处,建昌营西街,原大西门里路南,有一条小胡同——仁义胡同。此胡同宽1.1米,长50米,两人相对走来可擦肩而过。建昌营西大街与其南边的鸡市街本不相通,有了这个仁义胡同两…
博野花鼓落子
民国时期,博野县程委镇南辛庄民间艺人王老仙在本村花会演唱的基础上创作了一种表演形式,名为“花鼓落子”。最初由独人表演,表演时腰挎花鼓,左手拿镗锣,右手拿双锤,边敲边舞边唱,舞姿优美,诙谐得趣。伴奏乐器…
走遍河北省
石家庄市民俗与文化
邯郸市民俗与文化
保定市民俗与文化
沧州市民俗与文化
唐山市民俗与文化
廊坊市民俗与文化
邢台市民俗与文化
承德市民俗与文化
张家口市民俗与文化
衡水市民俗与文化
秦皇岛市民俗与文化
雄安新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