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民俗文化介绍第7页
柏乡招子鼓
掸子鼓,又名召子鼓,作为柏乡县遗存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的悠久历史可以上溯到三百多年前,它在民间孕育发展形成了现在完整的柏乡县掸子鼓体系。它阵容恢弘、气势庞大、场面壮观、风格古老、形式独特、舞姿优美…
内邱扇鼓腔
内邱扇鼓腔是流传在内邱北部中张村、高望一带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因表演时边舞边击鼓歌唱而得名。根据《河北舞蹈志》记载,内邱中张村老艺人李志春讲,扇鼓腔源于明朝万历年间。因无史料可证,只有凭借艺人传说,可…
清苑绣球龙灯
舞龙俗称耍龙,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人们把龙当作吉祥的化身,相信它既能除恶辟邪、降妖伏魔,又能兴云作雨使五谷丰登。所以人们常常把自己的命运和美好的愿望与龙连在一起。天旱无雨时人们盼望龙能恩赐及时…
大城杨家将传说
在大城县,至今流传着许多有关杨家将的传说。经多方考证证明大城的确是杨延昭曾经生活、战斗过的地方。大城县杨六郎的民间传说丰富多彩,既不同于历史小说《杨家将》版本,又有暗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大城杨六…
康熙与大庙的传说
东庙宫位于围场四道沟乡庙宫村,是围场的东入口,是嘉庆皇帝为围猎时拈香、小息所设。东宫庙如同其他皇家建筑一样也是红墙黄瓦,古松参天,皇帝秋狝入围场前总要在此拈香拜“塞罕佛”。东庙宫与其他宫廷建筑又不完全…
曲长城背阁
曲长城背阁是阳原民间舞蹈的一种独特表演形式。“阁”用铁棍和木板制作,七至十一岁小孩站在横板上,在胸前有一片弧形铁片,正好与小孩前胸的弧度相吻合。大人们用布带把孩子的上身和腿与架子捆在一起,然后化妆、穿…
迁安老马识途的传说
老马识途这一成语故事,几乎世人皆知。然而,这一典故发生在何处,知者却不多。其实这故事就发生在河北省迁安市的龙(泉)山脚下滦河岸边。河北省迁安市,原名安喜县,《金史地理志》载:“迁安县本汉令支县故城,辽…
碣石山传说与故事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留下一代枭雄曹操千古绝唱的碣石山,雄踞于秦皇岛市昌黎县城北,东距黄金海岸仅15公里。碣石山的主峰仙台顶,海拔695.1米,高耸于古城昌黎的正中。从古至今,围绕着碣石山的名胜古迹…
李广射虎的历史传说
卢龙是一个具有三千六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这古老、文明、写满历史的风水宝地,孕育出举世闻名的孤竹文化,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添了一份光彩。我国成语典故的宝库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就是根…
柏乡汉牡丹传说
牡丹、芍药是天上主管花界的仙子,为追求纯洁、忠诚的爱情,不畏-、不惧天条,亦要坚守忠贞的爱情,最后幻化成花的故事,在国内尚属首次发现,它以成花成对的美好故事,抒发了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与颂扬,宣扬纯洁、忠…
临城赵云故里传说
三国名将赵云,人称“常胜将军”,是蜀汉有名的五虎上将之一,官拜镇远将军,建兴六年病故,谥号“顺平侯”。临城县一直流传着临城是赵云故里的传说,关于临城是赵云故里传说的起源时间,已经难以考证。上世纪末出土…
黄金台传说
黄金台又名金台、郭隗台,是战国时期燕昭王招贤纳士所筑,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多年。其台高约10米,台面面积10亩,台上建有后人修筑的殿、祠、共分三层,其中头层殿为昭王殿(明代修建),昭王居中而坐,左有郭隗,…
萧显写匾的故事
秦皇岛市山海关,明代大将军徐达1381年在此建关设卫,因其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因而得名山海关。距秦皇岛市区15公里,东临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西临秦皇岛市海港区,为汉族、回族、满族的聚居地。山海关是一座…
乐亭地秧歌
乐亭地秧歌是乐亭县流传范围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民间舞蹈。清光绪以前,乐亭秧歌主要是以跑套路的大场秧歌为主,到宣统年间,小场秧歌逐渐增多。大场秧歌的表演形式,可分串街和打场两种。串街秧歌是…
宽城背杆
宽城背杆俗称背歌,主要分布于宽城满族自治县、宽城镇北村。宽城满族自治县地处燕山山脉东北部,位于承德市南部,北与承德县相接,西与口里(迁西、遵化)相邻,东与平泉、辽宁接壤,南与青龙满族自治县相连。宽城满…
走遍河北省
石家庄市民俗与文化
邯郸市民俗与文化
保定市民俗与文化
沧州市民俗与文化
唐山市民俗与文化
廊坊市民俗与文化
邢台市民俗与文化
承德市民俗与文化
张家口市民俗与文化
衡水市民俗与文化
秦皇岛市民俗与文化
雄安新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河北省民俗文化
河北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