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民俗文化
山西省民俗文化介绍
剪纸(太原剪纸)
剪纸(太原剪纸),山西省太原市的传统民间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太原剪纸,历史之悠久,可见于《史记·晋世家》记载“剪桐封弟”的史实。南北朝诗人庾信有诗云:“叔虞百里,居之河汾,帝刻桐叶,天书掌…
美和居老陈醋酿制技艺
山西老陈醋为中国四大名醋之首,其酿制技艺与西周以来的制醋工艺一脉相承。明代洪武元年(1368),太原醋坊“美和居”的酿醋师傅创造出“熏蒸”工艺和“夏伏晒,冬捞冰”的陈酿工艺,使山西老陈醋的酿造工艺发展…
广禅侯故事
北宋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宋金在平阳(今山西侯马)一带交战。当时宋军战马瘟疫流行,宋将寻访名兽医--山西阳城县常半村(今凤城镇山头村)的常顺前去诊治。常顺因治好宋军战马所患“族蠡”之症,宋徽宗颁…
惠畅土布制作技艺
中国传统纺织技艺历史悠久,自7世纪棉花从印度传入后,中国纺织业即由麻纺转为棉纺。到了元代,在黄道婆纺织技术改革的影响下,用土布裁制的衣被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运城市永济市,地势平坦,土壤肥沃,较好的…
朔州传统鎏金技艺
鎏金始于春秋战国,在东周和汉代以后均颇为流行,是当时最值得称道的铜器表面装饰工艺之一。该技艺是将金和- 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待加热使- 蒸发后,金便附着在器面不脱。千百年来,该工艺广泛应用于宫殿、…
文水葫芦制作技艺
文水葫芦制作技艺源远流长。民国期间,吴村的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就栽种葫芦,然后制作成水瓢、酒壶之类。刘广维和刘生明父子是走村串巷的货郎,除了兜售针头线脑、日用杂货外,就是吴村的葫芦水瓢、酒壶之类。后来,…
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
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春节特色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源自上古,起于唐、成于宋、兴于明、盛于清,广泛流行于山西榆次东阳镇南庄村及周边县区。南庄无根…
罗罗腔
罗罗腔表演形式活泼,唱腔优美动听,生活气息浓厚,是大同地区、河北部分地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的戏曲剧种。据清朝康熙年间戏剧家刘廷玑著《在园杂记》中记载:“近今且变弋阳腔为四平腔、京腔、卫腔,甚至等而下之为…
碓臼沟秧歌
碓臼沟秧歌是流布于大同市北部新荣区的西村乡碓臼沟村的民间歌舞,是活跃在晋冀蒙等省份的一个民间剧种,主要分布在左云、丰镇、凉城,及周边地区的下深涧村、张旺庄村、东胜庄村、座北窑村、光明村等地。因其唱腔多…
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
晋中有一俗语可谓家喻户晓:“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在古城三件宝中,漆器列为首。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名漆器之一(北京金漆;福建脱胎;扬州点锣;平遥彩绘)。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
庙会(晋祠庙会)
晋祠庙会是流传于山西太原晋源区的一种汉族民俗及民间信仰活动,它是以晋祠为载体、以祭祀圣母诞辰为由头举办的赛神会。晋祠庙会同时也是晋、冀、豫等数省商业交流的盛会,规模宏大,形式多样,参与庙会的人数众多,…
晋北赛戏
赛戏是个十分古老的剧种,“赛”是古代的祭祀活动,意在酬报神福,祈求平安,因此,这一剧种是专为祭祀(赛)演出的,而且把戏剧活动和祭祀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所以叫“赛”、“赛赛”或“神赛”。赛戏属吟诵体戏曲…
琉璃烧制技艺(山西)
琉璃即低温铅釉陶,通常用于建筑装饰。铅釉陶于西汉时期就已出现,只烧制一些生活用器和随葬的俑,到唐代时烧制出了今人所称的“唐三彩”,宋代以后,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筑琉璃的生产上。山西是我国琉璃的主产地,其…
地窨院建筑技艺
地窨院,又称“地坑院”、“天井窑院”、“下沉式窑院”,是人类早期“穴居”发展演变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四千余年的历史。这种黄土高原特有的居住形式以山西南部黄河之滨的平陆县境内居多。地窨院是典型的生土建筑…
太谷饼传统制作工艺
太谷饼原名油甘饼,是以晋商故里太谷县名命名的名优食品,创始于清朝咸丰年间,迄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太谷饼传承了我国传统食品胡饼(由西域引进而来的一种烤制类食品)的制作技艺,精选特定的主辅料,配方考究…
走遍山西省
临汾市民俗与文化
晋中市民俗与文化
运城市民俗与文化
大同市民俗与文化
忻州市民俗与文化
吕梁市民俗与文化
晋城市民俗与文化
长治市民俗与文化
太原市民俗与文化
朔州市民俗与文化
阳泉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山西省民俗文化
山西省地名网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