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陕西省
>
渭南市
>
大荔民俗文化
大荔十大民俗文化
1.
同朝皮影戏
同朝皮影戏是陕西省渭南市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经过上百年的流传,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时至今日,每逢庙会、婚丧嫁娶、贺寿等喜庆时日,当地人多请皮影戏来助兴,同朝皮影戏是群众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形式;2008年,同朝皮影戏入选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朝皮影戏是陕西大荔、朝邑一带早期流行的汉族民……
2.
花苫鼓
“花苫鼓”流传于渭南地区大荔县石糟乡九龙村,是一种少见的由女子(过去是男扮女装)击鼓、男子伴奏的民间舞蹈。表演时,鼓手腹前挂一个扁圆小鼓(鼓的直径约35厘米左右),并用一块长约70厘米、宽约50厘米的彩花绸缎做鼓围子,围遮鼓帮,垂于鼓下,当地俗称“鼓苫子”,“苫”,当地方言,指用物遮盖的意思。花苫鼓……
3.
田市八仙鼓
田市八仙鼓是流传于陕西省渭南市的大荔、蒲城、富平、白水一带的民间舞蹈,其中以渭南田市镇最驰名。田市八仙鼓是将扁鼓系于腰腹前击奏的舞动的一种汉族民间社火舞蹈,因传统表演时每次有八位鼓手而得名,流传至今已有二百余年的历史。八仙鼓反映了勤劳的汉族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4.
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
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因在音乐中有铜碗伴奏而得名。周总理曾命名为华剧,当地的老百姓仍然习惯称它为碗碗腔。陕西皮影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以渭南皮影为代表,是中华民族皮影这一艺术瑰宝的主要源头。 陕西东路碗碗腔皮影戏代表了原汁原味的民风民俗,存在于民间,没有被戏剧作家特殊雕琢,味道纯正。东路皮影戏中……
5.
同州梆子
同州梆子是陕西省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形成于陕西省关中东部以大荔县(旧同州府治)为中心的十数县。因伴奏乐器中采用枣木梆子击节,发“桄、桄”声,故称“桄桄乱弹”或“梆子”。后为区别于其他梆子剧种,始称“同州梆子”。一般认为同州梆子即老秦腔,在以西安为中心的中路秦腔(即西安乱弹)形成以后,它被称为“东路秦腔……
6.
大荔伍家湾灯竹马
跑竹马,也叫竹马社火。官池镇(原石槽乡)伍家湾村的群众年复一年在正月十五“跑竹马”,一庆旧岁丰收,二祈新年人财两旺。据耄耋老人讲,伍家湾跑竹马的历史大约有一百多年,记得1925年那次的跑竹马规模最大,那时村上有个名叫“老庄子”的老汉一生喜欢热闹,每次跑竹马他总是社火头。后来技艺代代相传,到现在已有三……
7.
大荔面花
大荔阿寿面花大荔的“面花”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小有名气,特别是八鱼乡阿寿村的“面花”更是以其独特的制作技艺、渊源的历史背景、栩栩如生的造型,成为渭北平原一支独放的奇葩,享誉中华。大荔阿寿村里最出名的做面花高手,要算是年届八十的荆玉梅老太太了,在她的传带下,村0现了一大批以王玉霞、马勤叶、陶桂芳等人为首的……
8.
大荔刺绣
大荔剌绣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造型简洁夸张,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构思奇巧,色彩强烈鲜明,寓意含蓄,针法灵活,绣工精细,形象布局错落有致,充分体现着朴素的先民意识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大荔县位于陕西渭北平原东部,黄、洛、渭三河交汇处,古称“同州府”,地处黄河之滨,华山脚下,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
9.
大荔社火
社火是流传于陕西关中大荔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古人认为“社“是土地之神,祈求丰收或驱鬼逐疫,都要祭祀社神,“火“有红火、热闹之意。我们老家的社火主要以地雷、火枪、摇杆、穷摇杆、芯子、抬高、日破瓮、日破天、锣鼓、拐子、打犟驴、秧歌、旱船、血故事、耍后台组成。而其中以穷摇杆、芯子、抬高、日破瓮、日破……
10.
大荔背花锣
关于“背花锣” ,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呢。相传元代某年百日大旱,土地龟裂,寸草不生。时任同州刺史的亚哥为民请命,在九龙村“太皇庙”内设坛祈雨,以女许神。此举后,天降甘霖,其女亚媛气绝身亡,乡民将亚媛安葬在九龙村“太皇庙”附近。感戴亚哥父女泽被四方,遂筑起娘娘庙塑有娘娘像,娘娘庙里同时还敬奉有药王孙思邈……
走遍大荔
渭南市民俗与文化
大荔民俗文化
富平县民俗文化
蒲城县民俗文化
白水县民俗文化
韩城民俗文化
澄城县民俗文化
华州区民俗文化
潼关县民俗文化
临渭区民俗文化
华阴民俗文化
合阳县民俗文化
全部大荔民俗文化
大荔地名网
全部大荔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