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辽宁省民俗文化
辽宁省民俗文化介绍第5页
复州皮影戏
复州皮影戏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由陕西来东北戍边的士兵传来的。复州皮影戏真正活跃和盛行的时间是在清朝嘉庆年间(1796—1821),当时河北一带“白莲教”盛行,有皮影艺人也参加“白莲…
建昌皮影戏
建昌皮影起源于河北,历史悠久,深受本地群众喜爱。建昌皮影代表性的曲目很多,如:《五峰会》、《王敦篡位》、《马乾隆走国》、《杨文广征西》、《泥马渡康王》等百余部,多为神话、寓言、历史故事。剧本多为忠义节…
建昌落子
落子(俗称莲花落或称大口落子)是县内比较普遍流行的一种民间娱乐形式。清代和民国年间,全县先后成立的落班子有十几个。小德营子乡公利亨的落班子从清光绪年间开始建立。要路沟乡大杖子村民王国旺的落班子,远到青…
建昌大鼓
建昌大鼓的传承是非家族性的,艺人多为盲人等残疾人。他们为了生计糊口,拜师学艺,或请老师学艺,或为老师伴奏,学唱腔表演,或偷艺,师承关系不是特别严密。建昌大鼓有三个传承谱系,现在主要传承人有:李国银、曹…
高跷秧歌
高跷秧歌高跷秧歌是凌源地区传统的群众性秧歌舞蹈活动。据地方志记载,其清代即已出现,清末民初是其鼎盛时期,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凌源高跷秧歌舞蹈语汇丰富,舞姿优美,造型生动,充满辽西浓郁的乡土气息。…
凌源皮影
凌源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红山女神的故乡,因大凌河的源头而得名。凌源皮影不仅是本市城乡人民喜闻乐见的乡土艺术,而且随着多年的经济往来,人口迁移,皮影戏班、皮影艺人流动演出等不同途径传播到省外的黑、吉、冀…
海城喇叭戏
海城喇叭戏,是以唢呐为主要伴奏乐器,以当地语言声韵,民歌格调为基础,吸收柳腔耍孩儿,义腔等外来腔和民歌、秧歌等融汇发展形成的民间喇叭戏声腔,属于柳子声腔体系。据1981年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
海城高跷
海城高跷秧歌历史悠久,清代文献资料显示其可考的历史有三百余年。清末海城高跷日见成熟,形成一支职业半职业的艺人队伍。艺人们身怀绝技,各有千秋,故其传承谱系蔚为壮观。从1820年的第一代传人小金子、大来子…
海城皮影戏
是辽宁鞍山海城的特产。海城皮影戏俗称驴皮影。它是用驴皮刻制的人物外形,用灯光照射以表现故事情节的戏剧。皮影艺人边演唱边操纵,并伴以音乐伴奏。在过去的一定历史时期内深受海城老百姓喜爱。海城皮影戏属于河北…
葫芦岛葫芦烙画
葫芦谐音福禄,千百年来,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葫芦烙画又称葫芦烫画,是以造型独特的葫芦植物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工艺制作,集绘画、书法和烙印于一身的葫芦工艺品。其艺术创作注重…
岫岩满族剪纸
岫岩满族自治县地处辽东半岛北,东接凤城、东港,西临海城、盖州、营口,南连庄河,北与辽阳接壤。岫岩剪纸是富有艺术魅力的民间文化遗产之一。岫岩剪纸是岫岩满族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积累的民间文…
大连贝雕画
大连贝雕是我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是辽宁首创的特种工艺品。辽宁沿海的贝类资源相当丰富,色彩美丽,形态各异。大连贝雕画构图完美,色彩绚丽,形态逼真,栩栩如生,题材为花鸟、山水和人物三大类。…
走遍辽宁省
大连市民俗与文化
沈阳市民俗与文化
朝阳市民俗与文化
葫芦岛市民俗与文化
本溪市民俗与文化
鞍山市民俗与文化
丹东市民俗与文化
锦州市民俗与文化
营口市民俗与文化
阜新市民俗与文化
盘锦市民俗与文化
铁岭市民俗与文化
抚顺市民俗与文化
辽阳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辽宁省民俗文化
辽宁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