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运城市
>
万荣民俗文化
万荣民俗文化介绍
勒马回中药制作技艺
勒马回又名斩龙剑、蜈蚣草、追风草、一支香,味苦,性微寒,有清肺,化痰,止咳,解毒作用,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山西南部黄河东岸。《万泉县志》药类栏目中记载一种草药名“勒马回”,长尺许,尖叶、紫花、性寒…
万荣面塑
万荣面人又称万荣面塑,是流传于运城市万荣、垣曲等地的民间手工艺品。我国古代很多地方流传着逢年过节时用面粉做“饽饽”、“枣花”、“月糕”、“面鱼”、“面羊”的风俗,这些面食一般是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品或…
万荣剪纸
万荣县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植根于当地民俗活动之中。万荣剪纸题材丰富,主要包括花卉图案、鸟兽虫鱼、神话和历史人物、戏曲故事等,其制作方法通常都是按照现有底样裁剪出新的图案。底样常常是历代相传,家…
软槌锣鼓
软槌锣鼓是流行于万荣县孤山南麓高家庄一带的民间社火表演艺术,因其鼓槌用麻绳纽结而成,质地柔软又有韧性,故名。软槌锣鼓起源于何时,无文字记录,但是从当地的民间传说及演奏曲目、曲牌来推断,应与古代战事有着…
“王通王绩王勃”的传说
万荣县通化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是隋唐时期著名文儒“三王”(王通、王绩、王勃)的故里。当地遗存有圣人墓、文中子祠以及数十通碑文,并且围绕圣贤的生平、遗迹形成庞大的故事传说圈,影响辐射至河津、渭南、…
冯氏中医皮肤烧伤疗法
万荣县冯氏中医皮肤烧伤疗法在治疗皮肤病、烧伤方面总结出一整套独特治疗方案:采用梅花针疗法、火攻疗法、湿敷疗法、烟薰疗法、热烘疗法、药膏疗法等多种混合治疗方法,尤以药疗外治著称。冯氏中医在烧伤治疗过程中…
传统民俗服饰制作技艺(万荣)
万荣婴幼儿民俗服饰制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汉代,晋南民间就沿俗有为婴儿过满月、过周岁、过生日讲究穿戴的习俗。婴幼儿穿戴亲朋好友送来的猫娃鞋、虎头鞋,戴狮子帽、猪娃帽等,可爱又吉祥,寄托了人们无病无…
丁樊锣鼓
丁樊锣鼓是流传于山西省万荣县丁樊村及其周边地区的一种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发轫于敬神、祈雨等民俗祭祀活动,后与隋唐时期的燕乐、吹打乐结合而成。据万荣县志记载,隋末李世民东渡黄河曾屯兵于万荣,现万荣境内孤峰…
万荣董永传说
董永故里在万荣县皇甫乡前小淮村,董永是西汉人,距今两千多年,董永与田仙的故事历史悠久,家喻户晓。董永是种庄稼的好手,又孝顺父母,家住田家窑的田仙姑娘听说后,心生爱慕,后来两人成婚。田仙姑娘心灵手巧,后…
万荣软槌锣鼓
万荣软槌锣鼓是一种流传于山西省万荣县高家庄的传统锣鼓音乐。2010年7月26日被运城市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遗项目,2011年6月13日被公布为省级第三批非遗项目。2014年7月18日,在文化部刚刚公示的…
万荣花鼓
万荣花鼓是闹社火或者节庆日表演的一种民间舞蹈。一说起源于北魏,云冈石窟中有一尊胸戴花鼓翩翩起舞的石像为证;一说起源于宋代,起源于郑恩打瓜园的故事,花鼓亦仿郑之瓜形而做。万荣花鼓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低鼓…
万荣抬阁
万荣抬阁起源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是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是植身于河东大地的一朵艺术之花。万荣抬阁立意新颖,内容丰富,以奇制胜,以险绝伦。一出折子戏,一个故事,一段传说就是…
万荣笑话
万荣笑话是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荣河镇土生土长的地方民间口头文学,它生动有趣,机智幽默,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谐趣言行,是万荣及河东地区群众的口头创作,广泛地流传于山西及全国的许多省市。笑一笑,品一品,万荣乡…
走遍万荣
运城市民俗与文化
平陆民俗文化
新绛县民俗文化
万荣民俗文化
永济民俗文化
盐湖区民俗文化
稷山县民俗文化
绛县民俗文化
闻喜民俗文化
芮城民俗文化
临猗民俗文化
夏县民俗文化
河津民俗文化
垣曲民俗文化
全部万荣民俗文化
万荣地名网
[第1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