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市民俗文化
上海市民俗文化介绍第14页
余天成堂传统中药文化
余天成堂创始于1782年(清乾隆47年),距今已有227年历史,可以说是上海市地区建成最早的中华老字号药房。创始人余游园是浙江宁波人。游园公以余氏为姓,以“天禄同寿、成德长生”为意,定店名为余天成。余…
花篮马灯舞
花篮马灯舞原名“串马灯”,以马灯和花篮道具命名。一般用于元宵节庆庙会中。主要盛行于松江区新浜镇,历史上曾有“山歌马灯乡”之称。全镇每村都有串马灯,每逢元宵佳节,村村组织灯队,一般第一夜先在庙场齐灯串舞…
敛痔散制作技艺
金山枫泾的痔科“敛痔散”得传于道光年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经过七代人的一脉相传,“敛痔散”的配方、用药、炮制方法始终没有变,它的制作融合了中药的洗、浸、煮、漂、煅、淬等多种传统炮制技艺,“敛痔散”…
金山莲湘
打莲湘是一种民间舞蹈,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气息,全国许多地方有打莲湘活动,素有“南柔北刚”之说。此项目由金山区和南汇区分别申报。“金山廊下打莲湘”廊下是金山莲湘的发源地,有史可考的已有100多年。起初,…
枫泾丁蹄制作技艺
枫泾“丁蹄”制作技术,始创于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据《枫泾小志》记载“市有丁肆善烹,人呼丁蹄,远近争购之,宣统二年奉勤业摩奖,并奉浙江巡抚加给将凭。”咸丰初年。枫泾人丁润章祖父在枫泾致和桥旁经营…
上海黄酒传统酿造技艺
上海黄酒酿造的技术源于中国最早酿酒的历史,在五千年以上,黄酒是我国最古老的发酵酒,它与葡萄酒、啤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从枫泾出土的文物“韩瓶”就反映了宋代名将韩世忠用酒犒劳士兵的历史记载。在《宋会要…
金山农民画艺术
金山素有“吴跟越角”之称,历史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民间美术流传广泛,江南丰富的民俗情态、古老农耕时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民间刺绣、剪纸、织染等家庭杂艺,漆画、灶壁画等百工匠艺被转化为绘画语言。金山农民…
徐行草编工艺
古镇徐行是江南著名的草编之乡,黄草草编是徐行的传统工艺品,嘉定先民利用黄草杆茎编织成玲珑精致的生活用品,缀以色彩鲜艳的花纹图案,精细美观,轻巧方便,成为一方名产,其黄草编织历史悠久,饮誉中外。徐行黄草…
郁金香酒酿造技艺
《郁金香酒》是嘉定名特产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嘉定“六君子”之一的张鹏翀饮用郁金香酒后曾赋诗一首:“郁金香注古黄流,一斗分来助拍浮,醉掃翠峦千万叠,可能胜似换凉州”。(见附件一:清乾…
易筋经
中国南北朝时期(公元527年),古印度菩提达摩来华,创立了中国禅宗。《易筋经》系由菩提达摩传于众弟子以除昏沉、强体魄的一套养生法。这部养生经典自南北朝时期至今近一千五百年历史,在中国传统养生法中有着崇…
药斑布印染技艺
药斑布是古时安亭的特产。据史书记载,自宋代起,安亭土地的70%种植棉花,纺织业极其发达,安亭药斑布诞生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创始者为安亭归氏,这一工艺数代传承,又普传民间,安亭药斑布又称“归氏药斑布…
民族乐器制作技艺
上海为我国民族乐器的重要产地之一,制作技艺可追溯到清代乾隆、嘉庆年间。20世纪初,随着上海商业的日趋繁盛,民间音乐、戏曲的蓬勃发展,城隍庙大街(今方浜中路)、五马路(今广东路)、六马路(今现北海路)一…
华漕小锣鼓
华漕小锣鼓主要流行于闵行区华漕镇范家桥、连家桥及七宝镇、诸翟镇的相邻地区。当年崇明、嘉定、宝山区部分地区曾有零星流传。小锣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打击乐,本地俗称十番锣鼓、细锣鼓、次扑汤等,其演奏特征为“轻…
宣卷
在市郊农村,说起沪剧、越剧、淮剧,可谓无人不晓;倘若谈论宣卷,许多人就知之不多了。宣卷,顾名思义,即讲书的意思。它由一人主宣,二人帮衬,小乐队伴奏,其形式近似苏州评弹,又不尽相同,更具具特色。宣卷源于…
钩针编织技艺
钩针编织技艺钩针花边以棉线为主料,用钩针以手工编结而成。钩针编结工艺,以本地传统钩针工具改良了欧式抽纱编织法,由织变结,既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又是上海民智的结晶。1909年,沪杭铁路开通,在莘庄镇设车…
走遍上海市
黄浦区民俗与文化
静安区民俗与文化
浦东新区民俗与文化
青浦区民俗与文化
奉贤区民俗与文化
宝山区民俗与文化
徐汇区民俗与文化
松江区民俗与文化
崇明区民俗与文化
闵行区民俗与文化
金山区民俗与文化
长宁区民俗与文化
杨浦区民俗与文化
虹口区民俗与文化
普陀区民俗与文化
嘉定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上海市民俗文化
上海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