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民俗文化
江苏省民俗文化介绍第5页
阜宁杂技
杂技(阜宁杂技),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和杂技类项目。已有2000多年历史。杂技是一门以人体特技异能为中心的表演艺术。包括各种徒手滚、翻、扑、跌技巧,各种手技、顶技、蹬技…
阜宁淮剧
淮剧(阜宁淮剧),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源于清代。淮剧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部分地区。清代中叶,流行于淮安府和扬州府两地区。当地汉族民间流行着一种…
燕子街的传说
燕子街的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相传百年前,一对燕子飞到喻口古镇,在薛老汉屋里衔泥筑巢。与老汉相伴融洽。一年,淮水决堤、海潮倒灌,颗粒无收,燕子也难找到害虫。老汉边…
马躲寺的传说
马躲寺的传说,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征辽时,遇辽将盖苏文不敌躲马于寺院,蒙佛保佑平安无恙,唐太宗为感念佛恩遂赐名马躲寺,原马躲寺殿后楼下的小塔五层寺前有…
张接骨膏药制作技艺
张接骨膏药制作技艺,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张氏接骨膏已传承六代,传承时间已有200余年,首创张祥瑞,在上海创立“祥瑞堂”药店。根据《张氏秘本》记载,其正骨之医术为…
戚氏膏药
戚氏膏药,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戚氏膏药”相传于清末年间,一得道高僧在盐城学富戚家庄避难受到了戚家庄人们的善待,为感恩留下膏药秘方传给戚家庄戚姓第八代裔孙戚腾九…
刻挂廊技艺
《刻挂廊技艺》刻挂廊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挂廊”又名“门笺”,是一种纯手工制作的刻纸艺术品。“挂廊”是过年时,贴在各家门楣、窗楣上的一种装饰品,据老人讲:它一是…
响水粉丝制作技艺
《粉丝制作技艺(响水粉丝制作技艺)》粉丝制作技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
水泥雕塑
水泥雕塑,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水泥雕塑是在远古石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中华民族民间美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能工巧匠一代一代的传承,一代一代的发明创造,使这一手…
冈西剪纸
冈西剪纸,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作为中国民间剪纸分支之一的冈西剪纸,流传于晚清时期的冈西祁姓家族,历史上较为出名的有祁立福、祁立松等人,被当地百姓誉为剪纸大师。冈…
钮氏剪纸
盐城市“钮氏剪纸”自诞生以来,一直秉持传统,为剪纸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创作出了许许多多百姓喜闻乐见的剪纸作品,深受同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钮氏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栩栩如生…
面塑(龙冈面塑)
《面塑(龙冈面塑)》面塑(龙冈面塑),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美术类项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可谓是历史渊远流长,早已是中国文化和…
大丰抖空竹
抖空竹,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项目。三国时期,曹植曾作《空竹赋》。以此作为抖空竹最早的记录,那么它的历史至少已有1700年。在《水浒传》110回中,宋江在受…
盐城方言快板
《盐城方言快板》盐城方言快板,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曲艺类项目。作为民间曲艺艺术门类之一的盐城方言快板,其群众性基础非常广泛,有着独特的地域性。盐城方言快板表演由演员手持响板,自行打板…
建湖淮剧
建湖淮剧,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历史沿革建湖位于盐城西北部,俗称盐城西北乡。这里自古崇文尚礼,民风既淳朴又乐群,演艺文化资源积淀深厚,是江苏省第一大地方剧种——淮…
走遍江苏省
苏州市民俗与文化
连云港市民俗与文化
淮安市民俗与文化
南京市民俗与文化
常州市民俗与文化
南通市民俗与文化
盐城市民俗与文化
徐州市民俗与文化
宿迁市民俗与文化
扬州市民俗与文化
无锡市民俗与文化
泰州市民俗与文化
镇江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江苏省民俗文化
江苏省地名网
搜索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您有任何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QQ:
2642104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3号
粤ICP备130019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