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民俗文化
浙江省民俗文化介绍第20页
横河剪纸
剪纸又称刻纸、剪窗花,它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出来的一种手工艺品,据资料佐证,早在1500多年前我国剪纸艺术就达相当水平了。横河剪纸出现至今约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当地历史上移民较多,故此其剪纸…
草帽编织技艺
清乾隆年间,宁波古林的蔺草帽编织技术传入长河,逐成当地妇女的主要副业,并于数年后风行于世,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获得巴拿马世界出口展三等奖,1917年被浙江省政府荣称草编之乡。1923年从菲律宾引…
余姚风筝制作技艺
清明前后放风筝,已成为千年不变的习俗。历代余姚县志也都有关于放风筝习俗的记载。风筝是集构思、绘图、制作、放飞为一体的综合工艺作品,制作者既要有深厚的美术功底,也要有削竹劈篾的手工技能和细心的裱糊技术,…
余姚盘纽技艺
过去,余姚人的服装朴素,式样古朴,以中式为主,无论是小孩的拜岁衣、新郎的唐装、妇女的罩衫,还是老年的寿衣,都是用大襟或对襟的式样缝制。大襟衣或对襟衣穿着时,襟与襟或襟与布之间均用布纽扣连接。这布纽扣既…
水碓年糕制作技艺
年糕是我国传统的节令食品,糕谐音“高”,春节舂年糕,除了尝新外,主要还是为了讨口彩,取“年年高”之意。春节舂年糕之俗,反应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年糕不仅有南北风味之别,在宁波地区,亦因各地制作…
余姚草编技艺
余姚草编历史悠久,早在明清时,就已在余姚农村普及,成为当地妇女的一项重要手艺。余姚草编业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明清时期。草编原料多为就地取材的早稻草和麦秆芯。用早稻草编织的有草鞋、草包等,用…
谢氏祭祀仪式
泗门谢氏,素为姚北大姓,有明以来夙称姚江望族。泗门谢氏系东晋时以指挥淝水之战而闻名,官赠太傅的东山谢安之后,南宋末年,谢安的30世孙谢长二迁居余姚泗门定居。至明成化五年(1469)子孙已繁衍至十世50…
元宵灯会(泗门元宵灯会)
泗门元宵灯会是当地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它起源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1368)余姚州判叶恒修筑海堤以后,当地居民在泗门之东北海堤上建龙王堂纪念,并以每年元宵节造龙灯以娱神,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了。…
朗霞豆浆制作技艺
朗霞豆浆是余姚市朗霞街道的特色名点。它选料讲究、做工精细、口味独特,其特色是色泽清白、浆汁肥润、外观醇厚、入口香鲜、营养丰富、四季皆宜。朗霞豆浆选用本地产的花沟、八月黄,用纯净的天落水,严格掌握浸豆的…
姚北采莲船
采莲船是流传于姚北一带的民间民俗舞蹈,据传在泗门镇已至少有1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姚北泗门一带庙会盛行,各村镇为了斗奇争胜,纷纷组织各种优秀杠头来丰富巡游队伍的表演节目,采莲船即是泗门镇独具一格的民…
糕点制作技艺(梁弄大糕)
梁弄大糕又叫印糕、方糕,是千年古镇梁弄镇上最具特色的传统糕点,因其制作精良,工艺独特,寓意吉祥,味香粉糯,甜而不腻而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梁弄大糕是余姚梁弄一带在特定传统节日中,赠送女方亲家以表迎娶诚意的…
余姚笋干菜腌制技艺
余姚笋干菜在明代就作为贡品进贡京城,色泽黄亮,肉质鲜嫩,味甘,香郁,被誉为“珍稀菜肴”。它的特点是储存持久、携带方便,鲜嫩可口,四季皆宜。余姚笋干菜的主要原料是雪里蕻和春笋,原材料的优劣会影响到质量,…
余姚十(杂)番
所谓的“十(杂)番”其实就是一种民间器乐的表演样式的统称,据传起始于明代中叶,后在余姚一带广泛分布和流传,几乎每个村落都有十番艺人或其组织者存在,直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止为其活动的鼎盛期,后则被禁而停止活…
余姚陆埠豆酥糖制作技艺
豆酥糖是一种绿色环保食品,香酥可口,老少咸宜。余姚陆埠镇传统食品豆酥糖历史悠久,以其选料讲究、做工精细、口味独特著称,被誉为宁绍地区四大糕点(陆埠豆酥糖、绍兴大香糕、奉化千层饼、三北藕酥糖)之一。陆埠…
余姚犴舞
犴舞是越地先民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为表达对犴的崇拜而衍生出来的一种民间舞蹈,它起源于先民对犴神话的崇敬,是河姆渡稻作文化的产物。根据《四(泗)门谢氏二房谱》(始修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2)中记载…
走遍浙江省
宁波市民俗与文化
温州市民俗与文化
绍兴市民俗与文化
杭州市民俗与文化
台州市民俗与文化
金华市民俗与文化
丽水市民俗与文化
湖州市民俗与文化
舟山市民俗与文化
衢州市民俗与文化
嘉兴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浙江省民俗文化
浙江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