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浙江省民俗文化
浙江省民俗文化介绍第5页
羊岩勾青茶制作技艺
叶子的骄傲:我是一瓣平凡的叶子,因为有了自身的价值,因为有了陆羽,因为有了历代的文人雅士,我的叶脉正反两面都写满了诗,随便一品都会读出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陆游、范仲淹。从而使我变得不平凡。我骄傲。好山…
临海泥塑
神奇的烂污泥:一团江南常见的烂污泥,在艺人的手中,不停地揉捏、翻转,并用木刀精心的细雕慢琢,不一刻,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生就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对了,你需要啥,尽管吩咐。烂污泥准会“变”成你要的模样。还要经…
大石车灯戏
大石车灯戏是浙江省的传统戏剧。以其独有的文化形态和艺术魅力,流传于临海大石山区,一百多年来经久不衰,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民俗,大石车灯戏完整地保留着质朴、粗犷、高亢的车灯音乐和独特的表演形式。20…
临海剪纸
临海剪纸是浙江省传统的民间艺术之一。相传宋末元初,来自天津一张姓男传入临海永丰镇。至清代,张家剪纸有了较大发展,内容多为吉祥图案等,题材包括花鸟鱼虫、人物、动物和吉祥团花等图案剪纸作品。剪纸,在临海流…
上盘花鼓
上盘花鼓是流传在浙江临海一带的传统民间舞蹈,深受当地人民欢迎。明末清初安徽“凤阳花鼓”通过卖唱乞讨者传入临海沿海区域,在流变的过程中《上盘花鼓》又融入了当地的乡风民情,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上盘“花鼓…
大田板龙
大田板龙是浙江省的传统民俗舞蹈。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相传始于清代,入选浙江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行于浙江临海的大…
海瓜子
海瓜子是一种白色的小蛤蜊,大小形状如南瓜子,是一种在滨海滩涂生长的小水产品,因状如南瓜子而得名。海瓜子是多产于潮汐频繁的泥滩中。海瓜子因其形状大小似瓜子而得名,学名梅蛤,也称“虹彩明樱蛤”、“扁蛤”。…
洞头贝雕
在洞头海岛五彩缤纷的民间工艺中,贝雕作品最为绚丽多姿,它曾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被列入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专项保护名录。贝壳是大海对人类的一份馈赠,贝雕则是海岛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从贝串、贝堆、贝雕画到圆…
温州绸塑
以绸制服饰,装扮泥塑或木雕、石膏塑的人物,是集雕塑、纸扎、脸谱、剪纸、彩绘于一身的综合性工艺晶。温州绸塑历史悠久,早年著名民间艺人郑岩斌曾以整套活动的三十六行绸塑作品,在江心屿展出,轰动一时。建国后,…
竹丝镶嵌
竹丝镶嵌用2毫米厚、3毫米宽的篾片,锯出等距细榫,十字交叉衔接,拼嵌成工整的几何图案作为底纹;再用白桃木或翻簧刻成人物、花鸟等浮雕,以暗榫紧扣,镶嵌在底纹上的工艺品,这种温州特有的工艺品,为1882年…
洞头七夕成人节
七夕成人节,是洞头民间在七月七为年满16岁的丁口举行的成人节。洞头的七夕成人节有请七星亭、祭拜七星夫人,做巧人儿饼、红圆、红龟和姑娘乞巧、拜床母和十六岁成丁等内容,当晚的祭拜也有特指的含义和固定的程式…
首饰龙
在乐清、永嘉等地,盛行着一种叫“首饰龙”的龙灯。它和其他龙灯不同,全身不是呈龙形,而是依照渔船结构,整个架子是以一条弧形木条作基础,上面用竹条和篾丝糊纸扎成一只龙船。船长3米、宽2米、高3米左右。前有…
药发木偶
药发木偶源于宋代的一项烟花杂技,是以 带动木偶表演的民间手工技艺。曾一度被认为在国内早已失传,研究人员考证后认为,长期以来存在于泰顺民间的“放花木偶”即为药发木偶。自清朝中叶从福建传入,至今完整保留起…
蒲岐抬阁
蒲岐抬阁是温州市乐清市蒲岐一带元宵节民俗活动的一部分,有时九月会市上也乘兴闹场,已有600余年历史。蒲岐抬阁扮演的多是民间富有群众基础的古装戏剧,如“八仙过海、天女散花、白水滩”等。每架抬阁起码由三至…
柳市保嗣酒
保嗣酒,是温州乐清柳市村民为保佑子孙茁壮成长,固定在正月初三为年满十八岁的男子举行的礼俗。保嗣酒的程序:(1)抓阄。柳市后西村男子长到十八岁,都要请村人吃“保嗣酒。”每个摆酒的人家就要写10张留有自已…
走遍浙江省
宁波市民俗与文化
温州市民俗与文化
绍兴市民俗与文化
杭州市民俗与文化
台州市民俗与文化
金华市民俗与文化
丽水市民俗与文化
湖州市民俗与文化
舟山市民俗与文化
衢州市民俗与文化
嘉兴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浙江省民俗文化
浙江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