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民俗文化
福建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6页
诏安黄金兴传统制作技艺
福建诏安“黄金兴”牌产品(咸金枣、宋陈咸橄榄、梅灵丹)是驰名中外的一种民间传统医药食品,系清道光年“黄金兴”的创始人黄烟支先生所研制。该系列产品采用盛产于闽粤地区的鲜金枣、火烧浮山(植物产地地名)橄榄…
福州壶山林氏中医内科
福州壶山林氏中医发源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壶山林氏中医沿袭200余年,医术精湛,尤其擅长内科,在治疗湿温、脾胃、妇科等领域均有较深造诣。壶山林氏家传大量中医秘方与验案。清代,壶山林氏的林作建即对治内科…
泉州老范志神粬
泉州老范志神粬始创于公元1757年,至今已有250余年的历史,是名著中外、配方独特古老的传统医药。老范志神粬创始人吴亦飞,字毓振,原藉晋江霞浯村,生于清康熙年间,平日兼学医术,并以所习医术行医。其于清…
石竹山祈梦习俗
石竹山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著名的侨乡福清城西10公里处,主峰状元峰海拔534米。石竹山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鸳鸯石等奇岩怪石;崖石上留有历代众多文人墨客的摩崖题刻。特殊的人文地理…
闽台风狮爷信俗
风狮爷,又称风狮、石狮爷、石狮公,是金门、大嶝等地设立在建物的门或屋顶、村落的高台等处的狮子像,用来替人、家宅、村落避邪镇煞。其造型推测是由庙宇门口的石狮形象演变而来,据说,明清时期,厦门翔安、金门一…
闽台乞龟民俗
山格(慈惠宫)戚家军祭祀仪式(闽台乞龟民俗)自明朝中叶创始至今,年年庙会,香火不断,相传400余年。其形式古朴典雅,信仰文化氛围浓厚,参与人数众多。每年农历七月十九日举行庙会,为纪念历史上对社会有贡献…
九鲤湖祈梦习俗
九鲤湖位于仙游县东北的群山丛中,相传汉代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成仙,乘骑湖中九条赤鲤升天而去,九鲤湖因此得名。九鲤湖祈梦习俗,俗称“乞梦”,雅名“卧游”,始于唐代,兴于宋代,鼎盛于明清。古往今来无数游客…
仙游青靛提炼技艺
青黛是一味应用时间长达千年以上、疗效显著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定惊、抗菌消炎等功效,已制成上百种不同剂型的中成药。仙游建青黛是用产自仙游县境内海拔在300~500米地区的药用植物马蓝的叶或茎叶,…
闽南皮影戏
闽南皮影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硬纸板剪制形象并借助灯光照射光影表演故事的戏曲形式。它流行于福建省的厦门、漳州、泉州等闽南地区,具有闽南地方艺术特色。闽南皮影戏于明代从广东潮汕传入,明末清初传入台湾。民国初期…
红粬黄酒酿造技艺
屏南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技艺自唐宋以来承传不息,屏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制曲酿酒之优质原材料高山稻米与泉水。以农家自制或小作坊生产形式存在,屏南红曲制作与黄酒酿造注重选料,严格配比,控温发酵科学,表现出较高的…
沙县小吃制作技艺
沙县小吃制作工艺源自古中原一带饮食民俗,又受古代福建原居民(古闽越族、畲族)的饮食习俗影响。以天然绿色植物性质料为主,辅以少量动物性原料,采取最原始、最古老的蒸、煮、炖等加工方法制作出具有营养平衡、风…
明溪肉脯干制作工艺
明溪肉脯干是明溪独具客家饮食文化韵味的名优食品,居闽西八大干之首,具有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明溪肉脯干制作时,选用新鲜猪后腿瘦肉,用专用利刀平削成薄片,然后配上红酒娘糟、川椒、肉桂、丁香、八角、小茴香…
泉州传统竹编工艺
泉州竹编技艺历史源远流长。泉州盛产竹材,为泉州竹编提供了丰富的物资资源。泉州著名艺术家李硕卿在泉州传统竹编的基础上,博取我国出土文物器皿的优秀传统造型特点,采用富有图案纹样的编织技法,他运用雀目、旋花…
泉州十音铜锣锻制技艺
泉州洛江“十音铜锣锻制技艺”是由始祖黄瑞台研究发明的。黄瑞台,泉州市罗镇镇人,大约出生在明朝万历年间,其养父是位制作铜锣的能手,便将技艺传授于他。黄瑞台制作铜锣技艺不仅越做越好,而且研究发明了十音铜锣…
清流李家五经魁
“五经魁”至今已400多年历史。现今“五经魁”表演主要流行在清流李家乡李村一带。所谓的“五经魁”指的是传说中的五个人民崇敬的历史人物。这五个人物分别是:雷震子(亦叫雷公)、钟馗(民间信仰中的正义之神)…
走遍福建省
漳州市民俗与文化
南平市民俗与文化
三明市民俗与文化
龙岩市民俗与文化
莆田市民俗与文化
厦门市民俗与文化
宁德市民俗与文化
泉州市民俗与文化
福州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福建省民俗文化
福建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