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福建省民俗文化
福建省民俗文化介绍第7页
廿九下昉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称除夕,土话叫“廿九下昉”。翔安人形容和描绘生活过得滋润就说“日日正月初一,顿顿廿九下昉”,可见翔安人何等期盼这一夜。为了这天这夜,人们从十二月初二就开始扦囤,扫除椽檩房瓦墙壁的蛛丝尘…
春仔花习俗
“春花”,闽南一带叫“春仔花”,它是扎花的一个品种。我国扎制、插戴“春花”习俗早就有之,并广泛流传华夏大地。《厦门志》对扎花习俗有过记载,称其为“象征花”,此“象征花”实际上就是一种纸制仿真花。闽南话…
走帝
早年,遇有“佛生日”,翔安各地都要唱戏、请客,甚至跳神,唯独每逢四月初八“相泼公、相披(肩搭着肩)公”生日,曾林村要举办民间体育比赛。起初是男孩骑竹马赛跑,跑第一者有奖,“走第一”说快了就说成“走帝”…
贡王
新店镇后村村有一民俗称“贡王”,特有情趣。所谓“贡”是向王(对鬼的雅称)进贡之意,准备柴火、牲礼让“王”前来享用。所谓“王”,即无家可归漂泊海上的亡魂。相传这些冤魂因无人祭祀而于海上兴风作浪,危害渔民…
香山庙会
香山岩寺位于翔安区新店镇东南3公里处,鸿渐山脉左侧,始建于南宋年间,是清水祖师文化的一处胜地,每年正月初六是清水祖师公的诞辰日,香山岩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大型庙会——香山庙会,晋江、南安、台湾、金门以及…
宋江阵
宋江阵亦称“套宋江”,是在春节、元宵、中秋等民间传统节日里表演的一种群众性武术操,流传于闽南各地。明末清初,福建仁人义士支持郑成功反清复明,受到清政府打压。这些义士遂转入以迎神赛会化妆表演形式,保持练…
车鼓弄
车鼓弄又称弄车鼓、车鼓阵,是中国闽南特别是同安地区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汉族民俗娱乐形式。它是一种说唱、表演合一的汉族歌舞艺术,它以动作朴实简单、易学易演,诙谐幽默的风格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从前乡村…
后村送王船
后村位于翔安区新店镇东南部,南面傍海,与金门隔海相望。每年农历四月十六日,后村均会举行“贡王”活动,敬奉岳王爷,祈求平安。岳王爷即宋朝抗金英雄岳飞,他精忠报国,屡建奇功而遭奸臣秦桧陷害,遇害后被玉帝封…
西施浣纱
【厦门风味:西施浣纱】〖菜肴特点〗造形美观,软滑鲜爽,味道醇美,1993年获得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金牌奖。〖烹制过程及原料〗主料:水发鱼翅250克辅料:虾胶200克,净菜胆10棵。调料:黑芝麻20粒,红…
畲族传统医药
福建省罗源县松山镇八井畲族村的畲医畲药,是在山耕社会的特定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所掌握与积累的跟疾病作斗争的丰富经验并逐渐发展而成的民族特色医药。八井村畲医多承传祖上集拳术、点穴、医药于一体的治病疗伤技…
四堡酿豆腐
酿豆腐是客家三大名菜之一,已经成为闽西客家旅游美食的地方特色肴菜。当你来到闽西连城县,一定要去品尝一下这“四堡(全国四大木刻雕版印刷基地)酿豆腐”哦,浓香软嫩,清爽可口,一定会让你赞不绝口,回味无穷的…
永泰蛋燕
福州有肉燕,永泰有蛋燕。美味爽口的蛋燕,是永泰的一碗记忆,以古镇嵩口的最具特色。在永泰,不管是结婚、乔迁还是升官、贺寿,只要有喜庆宴会,蛋燕都是一道必不可少的压轴菜。而在日常人们的餐桌上,它也是一道大…
厦门送王船
送王船是闽台沿海村落的民俗活动,起于滨海渔村的“海醮”习俗。保留着比较浓厚的原生态形式。 闽南送王船送的是“代天巡狩”的王爷,是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保护神,而非“瘟神…
建宁宜黄戏
俗称大戏、土戏。由昆曲、西秦腔发展演变而成的。明朝末年由江西抚州传入建宁,盛于清朝。当时,建宁拥有同师同祖同腔调的戏社五个,遍及建宁各集镇。宜黄戏主要以用二换一曲唱到底的《碧玉簪》、《珍珠塔》誉名,次…
打黑狮
“打黑狮” 是一种傩面舞与南狮表演的混合物。傩面舞在远古时代便是民间驱鬼逐疫的巫术舞蹈。中国民俗传统,认为舞狮可以驱邪辟鬼,民间对狮子很有亲切感,把它当成威勇与吉祥的象征,并希望用狮子威猛的形象驱魔赶…
走遍福建省
三明市民俗与文化
莆田市民俗与文化
泉州市民俗与文化
厦门市民俗与文化
福州市民俗与文化
宁德市民俗与文化
南平市民俗与文化
漳州市民俗与文化
龙岩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福建省民俗文化
福建省地名网
{下一个}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