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溧阳市民俗文化
溧阳市十大民俗文化
1.
竹马(蒋塘马灯舞)
蒋塘马灯是流传于江苏溧阳市社渚镇蒋塘一带的传统舞蹈。蒋塘马灯始于明朝嘉靖年间。因蒋塘义军首领虞顺祭祀抗辽英烈杨家将等民族英雄而形成跳马灯的习俗,传承至今已有近500年的时间。蒋塘马灯又称竹马灯会,定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六出马祭祀,除了春节,农历十月初一是蒋塘马灯的重大庆典活动,人们亦会跳起竹马灯,以此……
2.
前马舞青狮(竹箦青狮)
竹箦青狮,是溧阳市竹箦镇前马七斗桥村的一种传统舞蹈,始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130多年。竹箦前马七斗桥青狮的道具有绣球一只,仿狮皮一张。狮头,实木雕刻,口能张合,眼能转动,活灵活现;狮皮,将麻丝染成青色,编成狮毛状,缝在一块厚实的布面上。由16位穿红裤的青壮年组队表演,个个既能舞狮又能鼓乐,表演时可……
3.
焦尾琴
焦尾琴是一种古琴。古琴也称七弦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古琴的制作历史悠久,许多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具有美妙的琴名与神奇的传说。其中蔡邕的“焦尾琴”与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被人们誉为历史上最著名的“四大名琴”。经过江苏省、溧阳市多位有关专家多年的考证和调研,发现……
4.
泓口丝弦
泓口丝弦,流布于江苏省溧阳市溧城镇泓口一带,是江南水乡古老的传统音乐形式之一。泓口村地处溧城镇西北近郊,属水乡圩区,河网交织,水陆两便,往来商贾、行人多在此休憩;村人们主业务农,兼事豆腐作坊,故有“泓口声名著,丝弦油豆腐”之说。清朝光绪年间(公元1875年),泓口监生王炳荣喜爱音乐,就收集当地民间艺……
5.
跳幡神
跳幡神流布于江苏省溧阳市社渚镇嵩里及周边地区。据专家考证:嵩里跳幡神是一种融中原民间祭祀文化与江南农耕宗教文化为一体的传统舞蹈,是我国3000多年来民间傩文化遗存的一种活态形式。元末明初,有一支汤姓族人因战乱和灾荒,从中原辗转迁徙择居嵩里,繁衍生息。他们带来的中原傩文化与江南农耕土著宗教文化相融共处……
6.
冻煞窠
傩,是我国一种极为古老的文化现象,始于周代,为汉族及部分少数民族迎神,驱除疫鬼,祓除不祥的祭祀风俗,称为“傩祭”。傩祭时,配以乐舞。流传于常州溧阳社渚一带的“冻煞窠”,即由“傩祭”演变而成。乘马圩属湖泊低洼地区,明代之前,一遇连天暴雨,便泛滥成灾。故而,民间有句顺口语说:“宜兴、溧阳,总久不长,东坝……
7.
焦尾琴传说
焦尾琴传说是流传在溧阳观山、黄山湖一带民间的口头文学,源自东汉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蔡邕惜木制琴的佳话。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他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除通经史、善辞赋之外,又精于书法,擅篆、隶书……
8.
祠山庙会
祠山庙会是一种由民间祭祀仪式演变的习俗,源起于溧阳市社渚镇河口村及周边,传承至今已有400多年。早年,河口有祠山庙,祭祀古代为民治水功神祠山张渤。相传明朝朱元璋登基后,下旨在江南建360座祠山庙,并依次排列,每日轮流祭祀,全年献享连续。清嘉庆十八年《溧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六年正月,淫雨连绵,河湖……
9.
史贞女传说
两千五百年前,正是春秋末期群雄争霸时期。且说楚平王轻信谗言,冤杀了伍子胥(名员)父、兄之后,为斩草除根,立派三千人马日夜追杀伍子胥。伍子胥一心想投奔吴国,就沿着长江东下,来到了小岘山之西的吴楚雄关——昭关。他在过昭关前一夜愁白了头发,后在扁鹊弟子东皋公的帮助下逃出昭关。走出溧阳南山地区后,伍子胥又饿……
10.
水母山狮鼓
水母山狮鼓,常州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洋渚圣旨锣鼓又称水母山狮鼓,是溧阳市上黄镇洋渚村的一种传统音乐,生成至今已有二百八十多年。据史志和牌坊文字记载,清康熙年间,洋渚村的潘姓后裔潘积去世,其妻蒋氏年仅二十三岁。蒋氏为公婆养老送终且苦心培育子嗣,坚守孝贞誉满乡里。清雍……
走遍溧阳市
常州市民俗与文化
天宁区民俗文化
溧阳市民俗文化
武进区民俗文化
金坛区民俗文化
钟楼区民俗文化
新北区民俗文化
全部溧阳市民俗文化
溧阳市地名网
全部溧阳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