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民俗文化
江西省民俗文化介绍第7页
手端木偶戏
手端木偶戏(第二批省级)手端木偶戏在民间又俗称“端戏子”“蚊帐戏”,是流传在江西省信丰县的一种将木偶套在手上表演、同时用脚击打乐器伴奏,根据角色不同能模仿各种唱腔的有着悠久历史的民间表演艺术,手端木偶…
石城肉丸及其石城筵宴习俗
石城县,地处江西省东南部,武夷山脉中段西麓,是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千余年的建县历史,孕育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创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风情,石城肉丸及其石城筵宴习俗便是其中的一种代表客家人热情好客…
石城肉丸制作技艺
石城肉丸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石城肉丸,是石城客家人做生日喜庆,红白筵宴款待宾客的礼仪方式,在客家人的传统宴席中,肉丸、鱼丸为二道享有盛名的主菜,也是传统特色菜。石城肉丸源于宋代,盛于明代,迄今有千百…
石城砚制作技艺
石城砚制作技艺(第二批省级)江西,早在北宋时期就以天然色彩丰富、花纹图案独特著称于世。清·曾兴仁《砚考》中誉之为“花蕊石”,因产于江西省石城县龙岗乡的黄石山,又名为“黄石”。石城砚开创于北宋,失传于清…
上犹九狮拜象
上犹九狮拜象(第三批省级)九狮拜象发源于江西省上犹县,是在龙灯、狮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型民间灯彩,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九狮拜象一般由9狮、1龙、1象、1麒麟、1牌灯和1座锣鼓彩亭组成。在每年的正月…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第一批省级)江西省上犹县是客家摇篮赣州的客家县之一,蕴藏着丰富的客家文化资源。其中“客家门匾习俗”就是这里的客家人在长期生产、生活过程中传承和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现象。“客家门匾…
瑞金鱼圆制作技艺
瑞金鱼圆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鱼圆是赣南一种传统美食,原产地在瑞金,享誉一千多年。传统的鱼圆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唐开元三年,即公元715年,就由当时的鱼贩子首创而成,当地农谚曰:“先有鱼圆汤,后于瑞金县…
瑞金冈面车灯制作技艺
瑞金冈面车灯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上田蔡屋车灯是有历史人物赴任演变而成的瑞金客家灯彩。它融汇了历史故事、赣南民间采茶曲调而成,其中的车灯、采茶调是车灯表演的基本特色,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一支奇葩。据明朝万…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第二批省级)瑞金传统竹编工艺制作技艺,是千年以来先民们以毛竹、竹蔸、竹叶等为原料,用来加工成各种栩栩如生的日用品、工艺品。瑞金传统竹编工艺制作技艺,以千年古镇象湖为中心,辐射主要墟市…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第二批省级)瑞金手工艺术钢模雕刻技艺,源自福建连城四堡的平板雕刻技艺,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生产需求从最初平面印刷对雕版的需求演变为现代工业产品对立体艺术钢模的需求,平面雕版技…
全南谭坊举人龙
全南谭坊举人龙(第四批省级)全南谭坊举人龙作为县域内最独具特色传统舞龙表演项目,它起源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据谭坊钟氏族谱记载,族人钟家珍于清康熙癸已年恩科中举第二十名,拣选知县奉礼部咨议授广…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
赣南客家擂茶制作技艺(第四批国家级)相传擂茶起源于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是客家先民在迁徙、生产、生活积累形成的一种饮食习惯。据史料记载:客家擂茶由汉魏的粥茶和唐宋的点茶衍变而成,始于黄河以…
全南中寨香火龙
全南中寨香火龙(第三批省级)相传香火龙能驱邪避灾、除妖降魔,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多少年来中寨陈姓子民一直对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不离不弃,每逢大年初一起,按当地习俗一连三晚舞龙。中寨香火龙扎龙工艺…
全南蓝巾帕制作技艺
全南蓝巾帕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蓝巾帕是客家先民为了御寒防湿、更由于客家“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习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发明了一种便于拆洗的围裙“拦身帕”和同时在外出时可戴在头上御寒保暖的头巾,一物两用…
全南客家熏鸡制作技艺
全南客家熏鸡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客家熏鸡起源于全南县大吉山镇田背村一带的一种古老的客家民俗手工技艺。流传于大吉山镇的田背、斜溪、乌桕坝、马安等村及周边乡镇。相传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连年的战…
走遍江西省
赣州市民俗与文化
宜春市民俗与文化
吉安市民俗与文化
上饶市民俗与文化
九江民俗与文化
抚州市民俗与文化
南昌市民俗与文化
景德镇民俗与文化
萍乡市民俗与文化
新余民俗与文化
鹰潭民俗与文化
全部江西省民俗文化
江西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