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省民俗文化
山东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0页
红光祭海节
“红光祭海节”是东营市垦利县红光渔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愉悦的祭祀活动,主要以祭神娱神、拜海为内容,以崇祀、演艺活动为载体,是一种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
垦利虎头鞋制作技艺
虎头鞋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制作的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避邪的功能。东营市垦利县位于黄河入海口,是母亲河千百万年孕育出来的既…
黄河口落子
黄河口落子,又称“落子舞”,属于民间传统舞蹈,是由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特色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打落子使用的主要道具为落子棍一个、竹板一副、落子演出服一套。其主要特点是打旋风脚,打双脚,踢花棍,主要动作有…
九龙翻身
九龙翻身既锣鼓经,流传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的一种民间打击乐,每到过年过节,婚庆嫁娶,开业庆典,喜迎欢送,都离不开它。距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世代相袭完整的保留到现在。垦利县流传的九龙翻身打击乐谱颇多,…
垦利东路吼
垦利东路吼也叫东路梆子或梆子腔,又名山东吼,是山东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来源于山、陕梆子,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明末清初,山西蒲州梆子和山陕梆子艺人随商路沿黄河到山东谋生,四处演唱山、陕梆子。于是…
垦利说鼓书
垦利说鼓书是曲艺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垦利县传统民间曲种之一,它以独特的演奏技巧,多种形式的唱腔运用以及丰富的板式节奏变化,在民间曲艺中独树一帜。垦利说鼓书流传于垦利县的董集镇,董集镇官庄村的周乐凤还在带…
桃木雕刻技艺
桃木雕刻工艺,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黄河口地区是世界上唯一能够增长土地的地方,居民大多数是移民,这里汇聚了全国各地的雕刻艺人,形成了独特的雕刻工艺。东营市垦利县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始料记载元末明初开始有…
黄河口民间草编技艺
黄河口民间草编技艺是山东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流传于山东省垦利县及黄河口沿岸地区,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历代草编技师们的不断探索与研究,黄河口民间草编这一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技艺已经达…
盐垛斗虎
盐垛斗虎是山东省的民间舞蹈。起源于黄河尾闾的东营区龙居镇盐垛村,是清朝光绪十三年村民张凌云借用老虎的抓、扑等动作,编排的一整套斗虎舞蹈动作,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斗虎”又名“打老虎”,借用老虎的抓、…
枣木杠子乱弹
“枣木杠子乱弹”俗名“小调”、“杂八调”。属传统民间曲艺范畴。始创于大明初,发展于清康乾盛世。迄今三百余年。其曲调系历代无名艺人随意哼成,又经不断加工,口耳相传,流传至今。唱腔十分优美动听。素有“九腔…
东营吕剧
东营区是“吕剧故乡”。为发展繁荣吕剧文化,该区举办了首届吕剧文化艺术节,展出了戏装、道具、乐器等百余种具有浓郁民俗文化特色的吕剧物品,生动再现了吕剧的起源和发展,还推出了13场吕剧精品剧目和庄户剧团剧…
齐笔制作工艺
广饶齐笔制作历史更为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齐国笔乡”的美称,齐笔制作工艺考究,从选料到成品经100多到工序,成品丰颖尖锐、修削整齐、丰硕0、健劲有力,具有尖、齐、圆、健之四德。…
孙斗跑驴
孙斗跑驴,兴起于一百多年前的孙斗村,表演风格热闹、幽默、滑稽。跑驴中的驴形道具用竹、纸、布扎成前后两截,下面用布围住,色状为黑白两色。跑驴大多为双人表演,一人扮骑驴妇女,把驴形道具系在腰间,上身做骑驴…
伊通满族珍珠球
珍珠球是满族人三百多年来传承不衰的竞技活动之一,其发源地为现在的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满族镇。清政府曾在乌拉地区设立打牲乌拉总管衙门,令其负责采集进贡各种土特产。流经乌拉地区的松花江中盛产极品珍珠,…
白佛山庙会
白佛山庙会起于唐朝。自此,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二,附近的老百姓聚集白佛山之阳,烧香祈福,农具交易。人群接踵而至,川流不息,好一派香火庙会景象。近年来,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东平县委、县政府把白佛山自然人…
走遍山东省
潍坊民俗与文化
泰安民俗与文化
济宁民俗与文化
济南民俗与文化
烟台民俗与文化
临沂民俗与文化
青岛民俗与文化
德州民俗与文化
聊城民俗与文化
淄博民俗与文化
菏泽民俗与文化
威海民俗与文化
东营民俗与文化
滨州民俗与文化
日照民俗与文化
枣庄民俗与文化
全部山东省民俗文化
山东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