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民俗文化
河南省民俗文化介绍
汴绣
汴绣也称“宋绣”,是流行于河南开封一带的传统刺绣艺术,因产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开封而得名。北宋时期汴京刺绣业兴盛,已达到很高的技艺水平,故《东京梦华录》中有“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之誉。宋钦宗靖康二年(1…
玉雕(镇平玉雕)
镇平玉雕是流传于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的一种民间玉石雕刻技艺。南阳独山出产闻名遐迩的独山玉,这种玉也称“独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具有色泽鲜艳、透明度好、硬度高的特点。独玉开采历史悠久,以之为基础进…
石雕(方城石猴)
石雕亦称“石刻”,是以石材为原料的一种传统手工雕刻技艺。中国的石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承沿不绝,流传至今,显示出传统民间工艺的精湛技术、巧妙构思和丰沛创造力。石雕创作一般在大理石、花岗岩、青石…
淮调
淮调,梆子腔声腔系统地方剧种,又名“怀调”,也称“漳河老调”,又因它广泛流传于河南省境内的彰德、卫辉、顺德、广平和大名府,故也有“五府淮调”之谓。清代中叶,淮调已在豫北、冀南等地广泛流传,各府衙军队多…
河南曲剧
河南曲剧亦称“高台曲”,是在河南曲子和踩高跷的基础上,于20世纪20年代前后正式发展形成的。伴奏乐器原本只有坠子,登台表演以后逐渐增加曲胡、三弦、软弓京胡、手板、笙及古筝、二胡、琵琶等,同时也出现了武…
清丰柳子戏
柳子戏是弦索系统的古老剧种,流行于山东、河南、苏北、冀南、皖北一带。清丰柳子戏又称“百(北)调子”、“柳子腔”、“弦子戏”,是由元明时期的北曲弦腔发展演变而成的一个地方声腔剧种,主要在河南清丰一带流传…
邓州越调
邓州越调又称“南阳大越调”,是豫西越调的代表,明嘉靖年间即以“乡戏”盛行于南阳各县及其他地区。邓州越调多以民间的、口传的正装戏为主,唱腔有九腔十八调,以花腔点缀,高亢明亮,主要伴奏乐器以象鼻四弦为主。…
许昌越调
越调是河南省主要的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河南、湖北北部、陕西、山西及安徽部分地区,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越调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声腔音乐以越调为主,也兼唱吹腔、昆腔、七句半等,带有中…
西路大平调
河南省浚县是西路大平调的主要流布区,表演艺术阔放质朴,身段造型酷似社火、灯笼画、寺庙壁画,蔚为大观。传统武打戏中不乏真刀 ,其脸谱、彩头、喷火、獠牙等更具独特风格。浚县大平调的音乐唱腔自成一家,有四百…
幻术(宝丰魔术)
宝丰县是“中国魔术之乡”,起源于明万历年间,魔术文化源远流长。在宝丰县赵庄镇,上至70岁老翁、下至6岁幼童,人人都能即兴表演两套戏法。而当人们陶醉于魔术的神奇时,赵庄镇以魔术演艺为主的文化产业在全国遍…
灯彩(汴京灯笼张)
元宵节赏灯是重要的年俗活动,花灯扎制由此成为一种带有民俗性的特殊民间技艺。河南开封的张姓艺人以扎糊花灯而闻名,据《开封县志》记载,清末时期的张泰全首度创制“汴京灯笼”,至今已传承六代。开封灯彩历史悠久…
清丰麦秆剪贴
麦秆画因其制作材料为麦秆而得名,是一种洋溢着浓厚乡土气息的民间剪贴艺术,象征着吉祥和丰收。所以它是有特殊含义的,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聂氏麦秆画也是在中原地区规模和影响较大、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
棠溪宝剑锻制技艺
西平县棠溪是全国冶铁铸剑文化之乡。高端棠溪宝剑需经过创意、锻打、磨削、热处理、雕刻等工种60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2014年,棠溪宝剑锻制技艺被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第十二个中国的文化遗…
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
信阳毛尖茶采制技艺是信阳市的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信阳毛尖手工炒制分生锅、熟锅、烘焙、拣剔等过程。1.生锅生熟两锅均用直径82.5厘米的“牛四锅”,呈30—35斜度安放在33厘米多高的锅台上,两锅相连砌置…
宝丰汝瓷烧制技艺
汝瓷为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其烧制技艺包括制胎技艺、配釉技艺、烧制技艺、开片技艺等。汝州素有“百里煤海”之称,此地盛产高岭土、玛瑙、黏土等制瓷原料,为汝瓷烧制技艺的产生、发展、成熟和繁荣提供了得天独厚…
走遍河南省
信阳市民俗与文化
郑州市民俗与文化
南阳市民俗与文化
商丘市民俗与文化
周口市民俗与文化
驻马店市民俗与文化
新乡市民俗与文化
三门峡市民俗与文化
焦作市民俗与文化
安阳市民俗与文化
平顶山市民俗与文化
许昌市民俗与文化
鹤壁市民俗与文化
濮阳市民俗与文化
洛阳市民俗与文化
漯河市民俗与文化
济源市民俗与文化
开封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河南省民俗文化
河南省地名网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