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北省
>
沧州市
>
黄骅民俗文化
黄骅十大民俗文化
1.
黄骅麒麟舞
麒麟舞盛行于黄骅市区西北部文化古乡齐家务一带农村,现有6支表演队,以大王庄为主干,分别活跃于大王庄、小王庄、桃园、卸甲、同居、乾符等地。每年元宵节人们舞起麒麟,迎祥纳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据史料记载,麒麟舞原本是皇宫中的表演艺术,称之为“麒麟圣舞”,为皇家各类庆典中必有的演出。据老人们介绍,明……
2.
杨氏风船制作技艺
黄骅市南排河镇是河北省著名的渔业乡镇,植根渤海湾畔数百年,渔盐雄利天下,其水产品鲜美闻名于世。镇辖渔民以海洋捕捞为主,辅以制盐、海水养殖、水貂饲养,经济产值颇佳。几百年的海洋生活,使渔船在本地成为主要的生产和交通工具,风船的手工制作技艺曾是风光数百年的传承技艺,遍布南排河镇各个村庄。大辛堡杨氏风船制……
3.
万二烧鸡制作技艺
沧州黄骅市羊三木回族乡,位处津南古道,系南北通衢要路,北达京津,南接齐鲁,百年前燕赵、齐鲁民众走京下卫闯关东,均由此路过,别无他途,凡经此乡尝“万二烧鸡”者无不奉为美食,历逾二百年美名远播,历久弥香,现如今已成为黄骅当地周边群众逢年过节、馈赠亲友、迎来送往的首选特色食品。我国清真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文……
4.
贾氏青萍剑
青萍剑术,传有百余年。青萍,最初是古代剑器名称。东汉陈琳在《谷东阿五笺》中写道:“君侯体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传说主要有三个分支,即袁氏青萍剑、杨氏青萍剑和贾氏青萍剑。青萍剑术始于明末清初,是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姓潘道号元圭的老法师首创。清道光年间,青青剑-传人杨鄂林(第二代传人是山东沂水县孟皎……
5.
高氏迷踪拳
迷踪拳是一个古老的拳种,相传为达摩祖师所创,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传至沧州也已有二百余年。高恩武兄弟是高氏第八代传人。高恩武从8岁开始习武,练习的过程很是艰苦。开始的蹲架子基本功,一蹲就要一个小时。练完了浑身疼,腿酸得上半米高的炕都上不去。“热练中伏,冬练三九”,三九天,开始穿着小棉夹练习,练着练……
6.
吊炉烧饼制作技艺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黄骅市类别:传统技艺吊炉烧饼制作技艺是黄骅市后街村穆斯林独特的民间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以家庭作坊的形式传承下来,至今已有120年历史。吊炉烧饼原称千层吊炉烧饼,制作流行于黄骅市城区北部后街村,该村2300人,是回族聚居村。据考,中国烧饼是由汉代班超通西域时传来。称胡饼……
7.
黄骅人工制盐技艺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黄骅市类别:传统技艺黄骅产盐历史悠久,是中盐业的发源地之一。据《黄骅县志》记载:自西周开始这里就有产盐历史,春秋时期已开始盛产。“宋之盐以河北称冠,元之盐以河间著,明则银花玉液,驰誉长芦。”黄骅海盐统称“长芦盐”,经久不衰,沿称至今。辛立灶村是黄骅最早采用传统工艺制……
8.
黄骅面花制作技艺
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属地:黄骅市类别:传统技艺蒸制面花是黄骅当地的传统节日习俗,黄骅面花制作技艺流行于黄骅市农村区域,以羊二庄镇最具代表性,其面花制作除用面花模子磕制外,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麦垛、刺猬、仓官(田鼠)等。黄骅面花,造型美观、形意结合、构思独特、惟妙惟肖,做工讲究、松软香甜。据县志……
9.
渤海渔村剪纸艺术
渤海渔村剪纸艺术是燕赵民间艺术的一束奇葩。沿海渔民世代以出海捕鱼为生,尤其在过去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态下,渔民海上生产生命危险系数很高,由此以来,渔民们逢年过节都要在窗户上贴上特制的红色窗花,企盼出海捕鱼的亲人平平安安,满载而归。因此,这种民间文化形式在渤海湾一代广为流传。20世纪,黄骅境内的歧口村艺……
10.
桃园同乐会吹歌
桃园同乐会吹歌流传于河北省黄骅市齐家务乡桃园村。桃园村位于黄骅市东北部,娘娘河南岸,与天津市大港区毗邻,东靠津汕高速公路,南临子牙新河,西接205国道,交通便利。桃园村同乐会是村民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的业余音乐团体,主要艺术形式为吹打乐,这种古老艺术在民间以口口相授的形式传承至今。是民间百姓在亲人去逝……
走遍黄骅
沧州市民俗与文化
吴桥县民俗文化
黄骅民俗文化
任丘民俗文化
青县民俗文化
沧县民俗文化
肃宁县民俗文化
河间民俗文化
泊头民俗文化
南皮县民俗文化
运河区民俗文化
海兴县民俗文化
盐山县民俗文化
新华区民俗文化
献县民俗文化
孟村回族自治县民俗文化
东光县民俗文化
全部黄骅民俗文化
黄骅地名网
全部黄骅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