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四川省民俗文化
四川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2页
江河号子(涪江号子)
在涪江流域(绵阳至重庆合川)木船航运时代,每当逆江而上或者船过险滩的时候,船工们就得拉纤。为了协调步伐和鼓舞士气,船工们就在号子声中掌握行进节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逐渐形成了“涪江号子”。随着行船…
建中高跷狮灯
建中高跷狮灯是四川省三台县很有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至今已有170多年的传承历史。传承到现在已是第九代传人。高跷狮灯表演分地狮表演、高跷表演、高台表演、高杆表演,同时都附带些武术杂耍。道…
郪江镇城隍庙会
城隍庙会指产生并长期盛行于郪江场镇王爷庙的一种传统的、民间自发组织的群众性朝拜活动,在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八日举行。一到会期,来自四面八方的信众到王爷庙顶礼膜拜,祈福平安,规模宏大。其主要活动形式为团体…
梓潼民歌
民歌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的艺术花朵和最为悠久的文学样式之一,也是反映民俗的一面镜子。梓潼民歌,是梓潼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绚丽花朵,它活跃于广大城乡,有很强的生命力,为群众所喜爱,是群众生产劳动、生活、…
说春跳傩傩
春,是一年四季的第一季,夏历正月至三月。在春天到来时,人们总要举行一系列的迎春活动,以祈来年中风调雨顺,年成大吉,六畜兴旺,人寿年丰。旧时,在梓潼县,每年农历腊月初到立春前,主要是正月初十到二月春分时…
陈家河水碾米
陈家河,也就是现今的梓潼县仙峰乡。位于梓潼县西北角42公里处,为剑阁、江油、梓潼三县交汇之地,潼江入口处。潼江发源于老君山白阳洞,向下汇集成马阁水,经江油厚坝、重华、河口进入梓潼陈家河。陈家河因潼江纵…
梓潼杂技气功
彭文清七岁开始在梓潼县卧龙镇金谷村上小学,十二岁小学毕业考上潼江中学读初中,十四岁初中毕业又考上本校高中班就读高中,七九年彭文清十六岁在潼江中学高中毕业。但当时正掀起武术热,彭文清也是一个学武的爱好者…
长卿唢呐
长卿唢呐也是在梓潼氐羌土著人长期的劳动生产生活当中产生的。现在已经收集整理的有86首(见附录1:梓潼民间器乐曲目录)。长卿唢呐分布较广,主要在长卿、南桥、青岭、许州等地流行。内容也比较丰富,有独特的地…
罗氏按摩〈盲人按摩〉
国家目前最好的推拿技术在操作过程中引用先进设备辅助治疗,如牵引技术,将患者俯卧,固定患者身体,强力拉直患者,然后着力推拿患者病变部位,须连续理疗数个疗程,病程长,康复缓慢,如遇手脚变形则疗效甚微。罗氏…
梓潼汉砖图纹
中国汉代画像砖主要分布于川渝地区和河南、陕西、江苏等地,其中巴蜀地区的汉代画像砖以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雕刻精良而驰名中外。巴蜀汉代画像砖的产生和发展是汉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亦是当时社会厚…
独脚花鼓
独脚花鼓是花鼓中的一种曲艺形式,据《绵阳市文化志》记载,约形成于明末清初,何时传入本地无考。民国时期绵阳境内仅有本地及外地游散艺人在各县茶房、酒肆、旅店、市场、街头等处演唱花鼓、金钱板、四川清音等曲艺…
石工技艺
罗成双,生于1948年11月,梓潼县宝石乡白马二社人,为宝石及周边地区有名的石工艺人。罗成双17岁开始随父学习石工技艺,至今已有40年。因有父亲的指点,加之自己刻苦钻研,罗成双的石工技艺渐入佳境,不仅…
永定碑记及定远的来历
定远场镇的兴起,与五圣宫寺庙有关,这是一座中等规模的寺庙,占地约五亩,正殿塑有五圣像,分别是文昌帝君、武圣帝君、孚佑帝君、观音菩萨、真武祖师,故取名五圣宫。明、清以前,仅有人在定远买卖桑叶,由于这里是…
制琴技艺
侯安华,1960年参加工作,分别在我县大新、文兴、仁和、宝石、定远等乡供销社工作过。1975年,侯安华在宝石供销社工作时,与原宝石小学教师范中先(退体军人)交往,看见其制琴,非常感兴趣,便首先从范处开…
梓潼中医
梓潼的中医学的产生及发展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由于中医有很强的实用性、群众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因此在国内外的中医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梓潼县因“东倚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这方土地,历史悠久,…
走遍四川省
成都市民俗与文化
绵阳市民俗与文化
宜宾市民俗与文化
南充市民俗与文化
乐山市民俗与文化
广元市民俗与文化
泸州市民俗与文化
甘孜州民俗与文化
阿坝州民俗与文化
遂宁市民俗与文化
雅安市民俗与文化
眉山市民俗与文化
达州市民俗与文化
广安市民俗与文化
自贡市民俗与文化
内江市民俗与文化
凉山州民俗与文化
德阳市民俗与文化
攀枝花市民俗与文化
资阳市民俗与文化
巴中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四川省民俗文化
四川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