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贵州省民俗文化
贵州省民俗文化介绍第16页
江口“羌历年”
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即“吉祥欢乐的日子”,为羌族最隆重的节日。据说是在秋收过后,羌民为祭祀神录和祖先,向神还愿的一项活动,即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延长到十月初十,羌历年的…
打背节
打背节是苗族青年男女的节日,于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到十五这几天举行,男女青年欢聚在风景优美的山坡上,当打背开始时,男的峰涌而出,冲到自己选中的姑娘面前,一手挽住姑娘的脖子,一手蒙住姑娘的眼睛,其他小伙子去…
祭大神
祭大神,又称祭大菩萨、祭杨家将,是流传于江口县梵净山及周边区域杨姓土家族人聚居地为主的一种民间信仰活动,是梵净山区傩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相传北宋时代,以杨继业(杨令公)、佘大君为首的杨家将,世代…
侗族花炮节
花炮节是侗族传统节日。主要活动是各村寨组织抢花炮。花炮是用红布(或红绸)缠绕的小铁环,将其置于铁炮顶端,然后点燃放炮,小铁环冲入空中,待“花炮”落地,预定人员即奋力争抢,夺到花炮并送到指定地点为优胜。…
四月八
四月八是苗族传统节日,又称“亚努节”,即农历四月初八。传说古代有一个名叫“亚宜”的苗族首领,领导苗族向统治者进行斗争。他曾组织各寨苗族头人在现在湖南凤凰的“喝血坳”喝鸡血,发誓共同联合,战斗到底。并约…
祭山会
祭山会是羌族传统节日。是祈祷丰收的一种祭祀活动,除已婚妇女不准参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带上酒、肉和馍去赴会。会首由全寨各户轮流担任。届时会首要务好1只黑公羊,1只红公鸡,1坛咂酒,3斤猪肉,1斗青稞,13…
江口傩戏
傩戏是我国古代举行驱鬼逐疫迷信祭仪时跳的一种舞,它崇拜和信仰人类祖先“傩公傩婆”。目前仅在少数地区流传,被称为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表演形式是“冲傩还愿”“酬神娱人”。其目的是“酬神娱神”、“驱邪迎祥…
仡佬族牛王节
牛王节是仡佬族特有节日,在农历十月初一。每到这一天,当地的仡佬族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愿牛王保佑耕牛体魄健壮,凡养牛户届时要让耕牛休息,用最好的饲料喂牛,还要用上等糯米打两个粑粑分别挂在牛的两只…
赶毛杉树
赶毛杉树,是布依族传统的民俗节日,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后的第一个蛇场天在安龙县德卧镇田坝村举行。届时,黔西南州各县、广西北壮地区、云南东部等各族青年都各自相互邀约来此地“赶毛杉树”,对歌寻找心仪的恋人。…
火箭节
火箭节(农历七月十五)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人们聚集在兴仁县潘家庄大兴,白天在田野里对唱山歌,弹琴,吹笛、吹木叶,互诉衷肠。黄昏时刻陆续开始“打炎箭”,深夜“扫寨”,然后至寨子尽头处用一支竹制弓箭射往寨外…
赶表
赶表(逢喜事和农闲赶场天)布依语叫“浪冒浪哨”,是布依族青年男女寻觅配偶、交流感情的一种社交活动,多选择在做喜事和农闲赶场天进行。赶表时,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吹木叶和勒尤来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小知识:赶…
屯脚布依铜鼓文化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民创造一方文化。世代居住在兴仁县屯脚镇的布依族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的历史中,创造出多姿多彩的铜鼓文化。相传铜鼓是布依族人民驱邪避凶、传言祭祀、庆贺丰年等的传统乐器,距今已有2…
兴仁苗族姊妹饭
农历3月15日~17日是苗族“姊妹节”。近年来也有人将其称为苗族“情人节”。男女青年通过游方活动建立以定感情后,在“吃姊妹饭”这一天,男青年要向心上人讨姊妹饭。姊妹饭是将糯米染成,五颜六色。过节这天,…
瓦戛高台狮灯
从距兴义市区5公里的马岭镇逆流而上,在翠绿的群山之中,有一个布依寨子叫瓦戛寨。寨中有一块坝子,四周被巨伞般茂密的榕树枝叶掩盖,成为瓦戛高台狮灯的传统活动场地。瓦戛的布艺高台狮灯,是用6张或8张四房桌重…
窑上制陶
贞丰县挽澜乡的窑上村是远近闻名的制陶村。这里的陶土资源分布面积达54万平方米,平均垂直深度为5米,体积约216万平方米,储量约430万吨。以储量大、可塑性好、经得起1600℃高温的锻炼、有较好的热稳定…
走遍贵州省
黔东南州民俗与文化
黔南州民俗与文化
铜仁市民俗与文化
黔西南州民俗与文化
安顺市民俗与文化
六盘水市民俗与文化
遵义市民俗与文化
毕节市民俗与文化
贵阳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贵州省民俗文化
贵州省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