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民俗文化
云南省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嘎汤帕节
嘎汤帕节,哈尼语为“万物更新”或“纪念祖先汤帕”,时间在每年元月2日至4日。节庆期间,哈尼人穿上节日盛装,杀猪宰鸡、舂糍粑,祭祀祖先,宴请亲朋,共庆新年。青年男女可成群结队上山采野花、摘野果。男人们不…
本主崇拜
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一种原始宗教崇拜,“本主”被视为地方保护神,每个白族村寨都有自己的独立本主庙。本主庙中泥塑的雕像称“坐像”,用香柏树等上好木质的材料雕刻成一套与正厅塑像相似的完整的雕像,称“行像”…
二月八太子会
二月八太子会是沙溪坝传统的宗教民俗活动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六至二月初八在寺登街举行,二月初六起由佛教“阿吒力”信士们至“兴教寺”将“太子”(少年释迦牟尼)请到本主庙中,初七祭祀拜佛,初八下午时分,即送…
霸王鞭舞
霸王鞭舞:是一种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道具用竹鞭,鞭两端镂空装有铜钱,拍打时发出有节奏的铜钱声、碰击声。表演动作常有双手推敲背旋转,拍手承以背,拍足承以趾,拍头承以颈,拍腰承以股。主要用传统的白族唢呐…
巍山扎染
南诏镇巍山的扎染具有民族传统工艺特色,曾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扎染艺术之乡——巍山”。巍山扎染自1985年首次在北京国际贸易博览会上亮相以来,一直备受市场欢迎,产品远销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
南涧跳菜
“南涧跳菜”是南涧无量山彝族群众举行喜庆、婚丧等活动一种习俗。逢喜事,以“跳菜”助兴,遇丧事,以“跳菜”化悲。无量山镇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是南涧打歌“跳菜”的发源地。…
傈僳族礼仪
傈僳族礼仪如果客人远到而来,不论是万年之交还是素昧平生,一样受到热情接待;主要禁忌有游客不宜在傈僳族的房前屋后呼“哦”,被认为不祥,不宜拄拐棍进傈僳族人家,不能坐在主人家的木柜上,不能揭柜子盖,不能把…
目瑙纵歌节
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清平乡景颇族聚居地,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就是目瑙纵歌节,村村寨寨都会举办目瑙纵歌。平常时间,每当有节日或庆典,各村都会适时跳起目瑙纵歌。“目瑙”是景颇语,“纵歌”是…
景颇族织锦
景颇族织锦是清平乡传统景颇族妇女的必学手艺。景颇族织锦内涵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内容及色彩别具一格,花纹图案独树一帜,是中国民族民间染织工艺百花苑中一朵瑰丽的“斑色”花,在景颇族人民中世代传承,是景颇族…
象脚鼓
在清平,象脚鼓不仅是傣族的传统乐器,景颇族也与其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是清平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的象征。景颇族在婚葬嫁娶、进新房时都有相对应的象脚鼓表演形式,不同的步伐代表了不同的祈祷内容,是集娱乐和…
陇川泼水节
傣族的泼水来源于一个神话传说。远古时,有个天神捧麻点达拉乍法术高明,神通广大,残害人间百姓,为所欲为,但人们都没有办法来战胜他。他的7个美丽善良的女儿看到父亲胡作非为,就决定大义灭亲,为百姓除害造福。…
目瑙纵歌
目瑙纵歌又称“总戈”,意为“欢聚歌舞”,是景颇族最为隆重的传统民族节日。目瑙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数万人踩着同一个鼓点起舞,规模宏大、震撼力极强,是中国西部地区的民族狂欢节,有“天堂之舞”,…
新米节
新米节为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至二十日,每年秋季收获后,需待到新米节之后才能正式吃新粮,否则是不能随便动用的。过新米节犹如过新年一样,热闹非凡,过节时家家户户煮好新米饭,摆上酒、米,祭天神、祖先和铁三脚。…
石林彝族摔跤
摔跤作为一项传统体育活动,在我国各民族中都比较常见,在云南省尤以彝族为甚。其中,石林县和元谋县彝族摔跤活动的群众基础最为广泛,最受群众欢迎。元谋县小凉山乡彝族摔跤,彝语称为“格”,表示力量、技术的意思…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
云南有长达四千余年的制陶史,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景洪曼斗寨、勐罕曼峦站寨、勐海曼扎寨及勐龙寨等地均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傣族传统制陶技艺。傣族自古喜爱用陶,制陶在傣语中称为“板磨”,俗称“土锅”。明初钱祖训…
走遍云南省
楚雄州民俗与文化
大理州民俗与文化
红河州民俗与文化
玉溪市民俗与文化
德宏州民俗与文化
临沧市民俗与文化
怒江州民俗与文化
西双版纳州民俗与文化
文山州民俗与文化
普洱市民俗与文化
昆明市民俗与文化
迪庆州民俗与文化
丽江市民俗与文化
保山市民俗与文化
曲靖市民俗与文化
昭通市民俗与文化
全部云南省民俗文化
云南省地名网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