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西省
>
临汾市
>
洪洞民俗文化
洪洞十大民俗文化
1.
祭祖习俗(大槐树祭祖习俗)
大槐树寻根祭祖习俗是洪洞 县在清明节期间举行的一种寻根祭祖活动,主要是移民后裔通过焚香、献供、跪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先和家乡的怀念之情。山西明代移民遗址——洪洞古大槐树是海内外数以亿计的大槐树移民后裔寻根祭祖的圣地。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频繁的战争和灾害使全国许多地方十室九空,而晋南风调雨顺,经济……
2.
楼村中医世家胃灵散制作技艺
胃灵散是洪洞县刘家垣镇楼村史家的祖传秘方,主要治疗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虚寒老胃病。胃灵散由党参、苍术、陈皮、川朴、猪苓、白茯令、官桂、草菓、甘草等二十多种名贵中药材组成,是中医治疗脾胃失调、肝胃失调等症的独家秘方。胃灵散制作工序严格考究,最关键的是炮制一关:官桂等部分药物需要用……
3.
洪洞大槐树“中元节祭祖大典”
时间: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地点:洪洞大槐树景区活动历史:8活动影响:7 参与指数:7.5简介:“问我祖先在何处?-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每当人们哼唱起这首民谣,它的背后,便是那场著名的明代大移民。这场发生在明朝洪武至永乐年间的移民大迁徙,历时50年,迁民18次,遍布京、冀、鲁、皖、……
4.
洪洞走亲习俗
洪洞走亲习俗是每年农历三月三和四月二十八在洪洞 县羊獬村和历山圈头村之间举行的一项历经千年的古老民俗活动——“接姑姑迎娘娘”。河东地区是黄河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尧都平阳,舜都安邑,此地流传有丰富的关于尧舜的传说和故事。在洪洞的民间习俗中,每年农历“三月三”、“四月二十八”的“接姑姑迎娘娘”走亲习俗……
5.
洪洞道情
洪洞道情,原称“道腔”,是流行于洪洞 一代的道家说唱艺术,清末民初,经过同乐班、三盛班、兴盛班等班社艺人的不断创造革新,将原有说唱形式与蒲剧和眉户的舞台艺术相结合,并吸收当地民间小调,最终将其搬上舞台,成为行当整齐、剧目丰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的地方戏剧形式。1961年,田汉以“三教所唱,各有所尚,道……
6.
洪洞通背缠拳
洪洞通背缠拳又名“通背拳”、“洪洞通背”,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武术拳种,主要流行于山西洪桐及周边地区,通常用于防身健体。通背缠拳最早可追溯至宋代,自清乾隆年间先辈郭永福大师传艺洪洞以来,已盛行二百多年,传播十余县,其习练者众多,名师辈出。通背缠拳有其鲜明独特的拳理、拳法和技术要求。“通背”者即周身通达,……
7.
洪洞书调
洪洞书调又称“洪洞地方书”或“四音子书”,主要流行于山西省洪洞县及周边的古县、霍州、汾西、浮山等地,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又为当地民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曲艺形式。洪洞书调的具体形成年代无文献资料可考。据现存艺人口述的传承谱系推断,至迟在清代末期的道光年间就已经十分盛行,距今至少有150年的发展历史。洪洞书调……
8.
洪洞金鼓乐
洪洞金鼓乐亦称“金鼓子”,流行于山西晋南一带,是集吹奏、敲击、舞蹈为一体,广受群众欢迎的民间鼓吹艺术。据洪洞县曲亭村碑文记载,明清时期洪洞金鼓乐便已规范成乐行,得到官府认可,订立在乡规民约中。洪洞金鼓乐形式多样,演奏与表演时不拘一格,队伍人数可多可少,多至数十人,少至三四人,一鼓、一钹、一锣、一唢呐……
9.
贾氏乌金散制作技艺
乌金散源于藏药,是治疗妇女产后诸病(月子病)的良剂,由洪洞县赵城贾氏一族世代相传。藏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藏医妇科学已有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四部医典》中对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贾氏乌金散正是《四部医典》中的独家秘方,据贾氏族谱记载,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
10.
洪洞重八席制作
洪洞重八席历史源远流长,据传起源于先民祭祀人文始祖伏羲氏的民俗活动,后明代大移民又将重八席带到各地,当时的一曲民谣至今流传:“朱重八,朱重八,槐乡人在天涯,喜相逢,吃重八,百家姓里是一家。”故民间又将其称为“重逢席”、“八八汤水”。此宴规格严谨,选料精细,做工考究,并以师徒口传手授、世代传承的形式一……
走遍洪洞
临汾市民俗与文化
翼城县民俗文化
洪洞民俗文化
曲沃县民俗文化
尧都区民俗文化
侯马民俗文化
汾西县民俗文化
霍州民俗文化
乡宁县民俗文化
隰县民俗文化
蒲县民俗文化
浮山县民俗文化
永和民俗文化
襄汾民俗文化
安泽县民俗文化
吉县民俗文化
大宁县民俗文化
古县民俗文化
全部洪洞民俗文化
洪洞地名网
全部洪洞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