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北省
>
宜昌市民俗文化
宜昌市十大民俗文化
1.
下堡坪民间故事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下堡坪乡位于长江西陵峡北岸的崇山峻岭间,自古以来,这里富庶稳定,教育文化事业相对兴旺,但交通却十分不便。特殊的地理、经济、文化和历史条件构成了当地民俗民间文化生长和承传的特殊环境,因而民间文化积淀十分丰厚。据调查,下堡坪乡及周边流传的民间故事有两千多个。这里能讲50个故事以上的有一……
2.
土家族撒叶儿嗬
湖北长阳土家族“撒叶儿嗬”,是清江中游地区土家族非常独特的一种歌舞。历史悠久,据《蛮书》记载,土家族先民古时就有“击鼓以悼哀”、“其众必跳”的风习。“撒叶儿嗬”是一种传统祭祀歌舞,乡亲们聚在孝家堂屋里的亡者灵柩前,男人载歌载舞,女人们穿戴着鲜亮服饰围观助兴,这种活动往往通宵达旦的举行。土家族认为人的……
3.
枝江民间吹打乐
枝江民间吹打乐是由打击乐器、丝弦乐器、唢呐等结合在一起演奏的民间器乐体裁。其中打击乐器包括鼓(大鼓、堂鼓、板鼓、书鼓、战鼓等)、梆子(木鱼、木梆、竹梆等)、锣(大锣、小锣、苏锣、马锣、京锣、云锣、虎音锣等)、钹(大钹、小钹、川钹、小京镲)等,丝弦包括二胡、京胡、四弦等,唢呐包括高音唢呐和中音唢呐,另……
4.
宜昌堂调
宜昌堂调是湖北省的传统民间曲调。鄂西堂调最精彩的部分,包括部分“菜调”、“茶调”和“大调”,俗称“堂鼓”、“坐堂调”、“坐堂吹打”等,因大多坐堂演奏而得名。现存一千多个曲牌。宜昌堂调分布在宜昌的广大地域,尤以长阳、五峰、宜都三县市土家堂调、秭归杨林堂鼓和兴山、夷陵区、枝江的菜调等最具代表性。广泛应用……
5.
都镇湾故事
都镇湾故事内容涵盖了神话传说、生活故事、鬼狐精怪等多个领域,有征战兵谋、善恶恩仇等不同类型。以十五溪故事为代表的都镇湾故事数量庞大,讲述者众多,特色鲜明。自古以来,这里的村民们就十分重视教育。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申报的都镇湾故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不完全统计,在晚清时期,……
6.
王昭君传说
王昭君传说是湖北省兴山县地方民间传说之一。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是美的化身,是和平的使者,民族团结的象征,其历史功绩和社会评价位列四大美女之首。王昭君说以“和”、“美”为精神内核,它发端于王昭君的故乡兴山,遍布于内蒙,辐射南北乃至全国,影响甚至到达海外,是人们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形式。昭君初生传说……
7.
青林寺谜语
青林寺村位于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的湖北省宜昌市宜都高坝洲境内,其村名就是一个谜语。谜语,是一种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口头文学艺术,青林寺谜语是青林寺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是祖国民间文学园地中一支绚丽多姿的艺术奇葩。青林寺村民们擅长于制谜、猜谜,痴谜成风。宜都青林寺的谜语数量丰……
8.
兴山民歌
兴山县汉时属南郡,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260)析秭归北界置兴山。兴山位于大巴山余脉,长江西陵峡北侧,东邻宜昌市、保康县,南连秭归县,北靠神农架林区,西接巴东县。兴山民歌分布于兴山县各乡镇及其东、南、北部的周边地区。兴山民歌源远流长,蕴藏丰饶,国内音乐学界部分学者将其指认为“荆楚古歌”的遗存。此说可从……
9.
宜昌丝竹
宜昌丝竹亦称“细乐”,是宜昌民间器乐艺术的代表体裁。它主要流行于夷陵区的鸦鹊岭、龙泉,并以鸦鹊岭为中心,辐射毗邻的枝江、枝城、当阳等县市。宜昌丝竹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传统,传承至今已近二百年,历经七代乐人。北宋欧阳修任夷陵县令时,对当地民风民俗作了“腊市鱼盐朝暂合,淫祠箫鼓岁无休”的描述;著名……
10.
长江峡江号子
长江峡江号子是湖北省宜昌市的地方民歌,属于流传在滩多水急的长江三峡西陵峡一带行船过程中船工呼喊的号子,以及装卸、泊船时呼喊的码头号子和搬运号子。长江峡江号子是湖北省地方民歌号子类中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歌种,是船工在对生命极限的考验中产生的,是群体劳作创造的生命乐章。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
走遍宜昌市
湖北省民俗与文化
长阳民俗与文化
远安县民俗与文化
宜都民俗与文化
当阳民俗与文化
夷陵区民俗与文化
枝江民俗与文化
秭归民俗与文化
五峰自治县民俗与文化
兴山县民俗与文化
点军区民俗与文化
猇亭区民俗与文化
伍家岗民俗与文化
西陵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宜昌市民俗文化
宜昌市地名网
全部宜昌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