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广州市民俗文化
广州市民俗文化介绍第7页
增城舞春牛
流行于增城地区的舞春牛,是农民渴望风调雨顺、祈求五谷丰登的民俗歌舞活动。表演时,众人抚摸道具“春牛”,唱“春牛调”,配上简单的舞蹈动作,深情地赞颂和他们一起辛勤劳作的耕牛,一人唱,众人和。…
增城麻车火狗
又称“麻车夜色”或“舞火狗”,是流行于麻车村的大型夜间民间艺术活动,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火狗”的道具包括龙、凤子、麒麟、鹿、犀牛、蟾蜍、宝鸭、锦鲤等九种动物的模型,粤方言“九”与“狗”同音,群…
增城貔貅舞
增城貔貅舞是当地客家人的传统舞蹈节目,又称“舞客家猫”、“舞客家狮”、“舞醒狮”。目前,关于增城貔貅舞的起源,民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它兴起于明末,二是说它起源于清乾隆年间,即正好是增城客家人大批迁入增…
番禺鳌鱼舞
番禺区鳌鱼舞源远流长,相传是由浙江传入的“鱼灯舞”发展而成。沙涌村居住着江、幸、胡三姓,三姓氏均世代做鳌鱼舞。三姓原籍浙江省奉化县金鳌村,先祖于明洪武年间随南征大军来广东驻守南疆,后在番禺落户时把从原…
海珠咸水歌
咸水歌是渔民操广州方言演唱的一种渔歌,又称“白话渔歌”,主要流传于中山、珠海、番禺、顺德、东莞、台山等地。此外,广东沿海其他地区如阳江、电白及香港长洲岛、澳门等地有与“正宗”咸水歌曲调相近的渔歌。上述…
岭南古琴艺术
岭南古琴,至迟在汉代便逐渐发展起来,历代都出现不少有名的琴人,写作了不少琴学的典籍,创造和保藏了不少有名的古琴乐器和琴谱。早在南北朝时期,广东曲江人侯安都(518-562年),就有很高的琴艺造诣。南宋…
广州咸水歌
咸水歌是流行在广州市及珠三角地区的疍家渔歌,又称“白话渔歌”。它既是疍民闲时以娱乐的船歌,又是疍家迎娶习俗、庆贺中秋的一种艺术形式。广州咸水歌至少有着600年的历史。至今发现的最早记载有疍家渔歌的是明…
五羊传说
五羊传说至少已流行了1500年。关于五羊传说,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晋代。到了唐宋,五羊传说更为流行。唐代著名诗人高适诗句、《太平广记》卷三十四引唐裴铏《传奇》“崔炜”篇,都提及羊城,即广州。至北宋乐史《…
何仙姑与挂绿的传说
仙姑是八仙中唯一的女仙,其故事在全国家喻户晓。根据流传及众多典籍记载,何仙姑是广东增城小楼镇仙桂村人。生于唐代开耀二年(682年),原名何秀姑,其父何泰,母亲吉氏,以制售豆腐为生。秀姑诞生时紫云绕室,…
萝岗香雪的故事传说
萝岗香雪的故事传说是伴随萝岗香雪的盛名而流传开的。早在明代中后期,萝岗香雪便已声名鹊起,可以推测萝岗香雪的故事传说已流传了数百年。萝峰山上玉岩书院有不少与萝岗香雪有关的文物古迹,如:玉岩殿的一副清代对…
金花娘娘的传说
金花娘娘,又称金花夫人,广州人称其为“送子娘娘”。金花娘娘是广府人传说中的生育女神,缘起于广州,普及全省各地,以珠三角一带为最。金花是岭南本土的神。广东地处岭南,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文化上长期受中原地区…
沙湾飘色
沙湾飘色是一种在岁时节令期间进行巡游展演的传统民间艺术活动形式。明末清初已有雏形,主要是在每年三月初三“北帝诞”祭祀活动时抬着与北帝有关的人物造型巡游。沙湾飘色以色柜为展示舞台,色柜上站着一个8-12…
广州乞巧节
乞巧节广州人称为“七姐诞”、“七娘诞”,或“摆七娘”、“拜七娘”。起于汉代。广州人历来重视过此节,宋人刘克庄诗云:“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清末民初,此风尤为兴盛。胡朴安撰辑的《中华全国风俗志》辑录…
迎春花市
广州的花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广州特有的传统民俗。这与广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民俗传统不无关系。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7℃,年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
波罗诞
波罗诞是流行于广州地区的风俗,又称南海神诞、南海波罗诞。波罗诞庙会是广州地区最大的民间传统庙会之一,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会期为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十三日为正诞。南海神庙(波罗庙)方圆数十…
走遍广州市
广东省民俗与文化
越秀区民俗与文化
荔湾区民俗与文化
番禺区民俗与文化
增城区民俗与文化
黄埔区民俗与文化
花都区民俗与文化
天河区民俗与文化
海珠区民俗与文化
从化区民俗与文化
南沙区民俗与文化
白云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广州市民俗文化
广州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