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南省
>
昆明市民俗文化
昆明市十大民俗文化
1.
撒尼人服饰
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之撒尼人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分布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他们勤劳、善良、活泼。别以为撒尼人与撒梅人的名称只差一个字,服饰会很相似,其实撒尼人与撒梅人的服饰截然不同。著名影片《阿诗玛》就是根据彝族撒尼人著名民间长诗改编的。影片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阿诗玛的故乡——石林。影片中阿诗玛和阿黑哥的……
2.
糯黑彝族传统文化
糯黑村位于昆明石林风景名胜区东部约25公里处,“九(乡)石(林)阿(庐古洞)”旅游专线公路穿村而过,属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圭山镇的彝族撒尼村寨,分大、小糯黑两个自然村,全村现有363户,1392人。人均耕地面积2.7亩,人均收入1400元(2004年)。全村依山傍水,景色宜人,平均海拔1985米,总……
3.
嵩明花灯
嵩明花灯作为云南花灯主要流传地之一,嵩明的传统花灯活动十分兴盛,据史料记载有超过200个村寨曾有花灯活动。除元宵灯会期间的表演外,嵩明花灯还在各种民间庙会中汇聚表演,灯期长达一二个月。嵩明花灯的表演形式多样,民间习惯分为“团场”和“坐场”两个部分。“团场”是花灯演出的开场节目,由十余名成对的男女角色……
4.
阿细跳月
阿细跳月:阿细跳月最早流传于路南圭山和弥勒县山区,是彝族阿细支系最喜爱的一种民间集体舞,跳月又名跳乐,阿细语称为高斯比,意为快乐的跳,撒尼语称之为三弦比即三弦舞。据说它是由阿细古老的民间舞蹈老人舞发展而来。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里各村的人们常相聚在一起,进行各种娱乐,而跳月则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5.
重彩画
云南重彩画是崛起于云南的一个绘画流派。画家作画时,先用铅笔或毛笔在高丽纸上勾线,再用水粉上色,重彩画吸取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优点,重气韵、机理,色彩明快、醒目,极富装饰效果。重彩画可在画廊、宾馆买到,其中水平参差不齐,购买者应细查。有兴趣的购买者可自己寻访重彩画的高手,直接上门购买。( 昆明) ……
6.
鸡冠帽
撒梅人(尼濮),彝族一支,居住在云南省官渡、红河、楚雄等地。鸡冠帽(撒尼莫吐),是撒梅人少女戴在头上的吉祥物。……
7.
昆明羽毛画
羽毛画分昆明羽毛画和大理羽毛画。昆明羽毛画有反映云南少数民族人物的画面,有百鸟朝凤等图案,也有云南石林、西山龙门、黑龙潭、大观楼和奇花异卉的形象。大 理羽毛画则多以反映大理白族地区少数民族、山水风光为主要特色如白族少女、苍山 洱海、三塔、蝴蝶泉等。羽毛画是利用云南丰富的野禽、家禽的羽毛按照设计好的图……
8.
昆明洞经音乐
昆明洞经流传于昆明城区及周边地区,俗称为谈演洞经,因其主要谈演道教经典《大洞仙经》而得名。相传昆明洞经从大理传入,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官渡《文明会大洞经坛碑记》。它用唱、念、诵、讲、读、说等方式表达1教义,在此传达过程中又以科仪(仪式)为载体。科仪由各种繁杂的小科目组成,进行中以器乐伴奏。昆明洞经会所……
9.
阿诗玛
《阿诗玛》是流传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阿诗玛不屈不挠地同强权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阿诗玛》的原形态是用撒……
10.
昆明调
昆明调流行于昆明市区及呈贡、晋宁等滇池周围的汉族地区,昆明附近部分少数民族中亦有传唱。昆明调泛指这一地区的汉族山歌、小调,民间有调子、民歌等多种称谓。昆明调多在山野田间歌唱,一般不受季节限制。除平时及插秧、薅秧时节的田间对唱外,大规模的歌唱活动常集中于当地每年举行的歌会(调子会),如传统的“三月三”……
走遍昆明市
云南省民俗与文化
石林县民俗与文化
寻甸县民俗与文化
嵩明县民俗与文化
晋宁区民俗与文化
呈贡区民俗与文化
安宁市民俗与文化
东川区民俗与文化
西山区民俗与文化
官渡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昆明市民俗文化
昆明市地名网
{下一个}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