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民俗文化
郑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1.
笙管乐(超化吹歌)
河南新密流淌的溱河、洧水,孕育了太多的文明,超化吹歌就是其一。吹歌是中国的一种十分古老的吹奏乐演奏形式,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的组合,大约起源于商周时期,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其中超化吹歌距今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超化吹歌大约起源于北朝,是吹奏乐和打击乐组合的宫廷音乐。超化吹歌兴于15……
2.
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是指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这一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地形成的,以佛教神力信仰为基础,充分体现佛教禅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习的武术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一个传统文化体系。少林功夫具有完整的技术和理论体系,它以武术技艺和套路为表现形式,而以佛教信仰和禅宗智慧为文化内涵。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的少……
3.
洛神传说
在洛河两岸,流传着一个脍灸人口的洛神宓妃的故事。宓妃原是伏羲氏的女儿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河岸边。那时,居住在洛河流域的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有洛氏。宓妃便加入到有洛氏当中,并教会有洛氏百姓结网捕鱼,还把从父亲那儿学来的狩猎、养畜、放牧的好方法也教给了有洛氏的人们。这天,大伙儿劳……
4.
列子传说
大约公元前450年,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寓言文学家列子——列御寇诞生在“郑国圃田”,即现在的中牟县白沙镇西古城村,并在这一带度过了40年的宝贵生涯。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乐于助人,有很高尚的道德操守。他是继老子以后又一个道家代表人物。作为列子故里的管城圃田,一直流传着列子的很多传说故事。他终生致力于道德……
5.
祝英台梁山伯传说
【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其中,梁祝传说是我国最具辐射力的口头传承艺术,也是惟一在世界上产生广泛影响的中国民间传说。梁祝故事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可谓中国家喻户晓,流传深远,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从古到今,有无数人被梁山伯……
6.
孔子回车庙传说
孔子回车,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相传孔子周游列国,传道讲学,在郑国游说结束后,乘车直奔晋国。当他同随行弟子来到晋国边境天井关下一山村(今山西省泽州县晋庙铺镇境内)时,见有小孩以石筑城为戏,不肯让路。其中一个叫项橐的顽童,并以“只有车绕城,而无城让车”之说质难孔子。孔子见项橐虽小,却有过人之处,于是躬拜为……
7.
狮舞(小相狮舞)
狮舞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舞狮子”,是中国传统百戏杂耍的重要组成部分。狮舞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普遍流行于中国汉族地区,在春节等节日庆典活动中频繁出现,通过热闹欢快的表演寄托中国人祈求吉祥、消除灾害的美好愿望。中国各地的狮舞形态不尽相同,地域特色十分鲜明。它一般分南狮、北狮两大类,南狮矫……
8.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
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河南省登封市地方传统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登封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于登封市东华镇及周边地区,始于唐,兴于宋,时兴时衰。登封窑陶瓷内涵丰富,在烧制技艺上以陶瓷为载体,制品的器形可小可大,以白瓷为主,“珍珠地划花”为典型代表;有碗、盘、瓶、罐、盆、执壶、盏托、枕、象生动物和侍……
9.
荥阳狮舞
狮舞在荥阳比较普遍,全县有10个乡、镇,24个自然村,都组织有狮子舞队。特别是蒋头狮舞队,已有百余年历史,套路娴熟,动作灵巧,舞姿轻快,形象逼真。1953年成皋县春节文艺汇演时,他们在高空表演的上老杆、沿平绳等特技,惊险奇异引人入神,《河南日报》拍照发表。1980年以来,王村村,汜水镇等地的狮舞更有……
10.
黄帝祭典(新郑黄帝拜祖祭典)
河南省新郑市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建都之地。五千年前,新郑为有熊国。据文献记载,农历二月初九,黄帝生于轩辕丘(今新郑市区北关)。后来,他于三月初三在有熊国开国立都,肇造中华文明。古代官民为纪念黄帝功业,在轩辕丘旁建轩辕故里祠,又在黄帝建功立业的具茨山(今始祖山)风后顶之巅筑轩辕庙,自春秋时起,……
走遍郑州市
河南省民俗与文化
二七区民俗与文化
上街区民俗与文化
管城区民俗与文化
中原区民俗与文化
惠济区民俗与文化
巩义市民俗与文化
荥阳县民俗与文化
中牟县民俗与文化
登封市民俗与文化
新郑市民俗与文化
新密市民俗与文化
金水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郑州市民俗文化
郑州市地名网
全部郑州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