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河南省
>
洛阳市民俗文化
洛阳市十大民俗文化
1.
洛阳正骨(平乐郭氏正骨)
洛阳正骨(平乐郭氏正骨),始创人是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郭氏家族第十七代郭祥泰,字致和,人称老八先儿,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关于正骨医术传入平乐的传说,说法种种:一、是明末清初洛阳道士“祝尧民,字巢夫,明末举人,伤明亡,而弃举业医,号薛衣道人,得仙传疗医,凡诸恶疮,敷药少许即愈,或有断胫折臂者,延治,无不……
2.
河洛大鼓
河洛大鼓,起源于清末民初,是在洛阳琴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阳琴书旧称“琴音”,早期的伴唱乐器是我国传统的七弦古琴。“琴音”原仅在官宦商绅和文人之间传唱,词曲典雅,流入民间后,改称“琴书”,其琴也改为扬琴。洛阳琴书早期演唱方式多为闭目坐唱,其唱腔委婉细腻,字少腔多,节奏缓慢拖沓,其演唱书目也多为才子……
3.
洛阳牡丹花会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是我国以千年帝都、牡丹花城著称的十三朝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牡丹是我国传统名花,富丽端庄,艳冠群芳,素有“花中之王”的美称。洛阳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加之古都所独有的人文环境,使牡丹与洛阳结下了不解之缘。牡丹在洛阳的种植始于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牡丹因洛阳名……
4.
关林信俗
洛阳关林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1780余年来,关林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形成了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成占地200余亩、四进院落、150余间殿宇廊庑的规模。关公文化是我国传……
5.
洛宁剪纸
剪纸普遍用于日常生活婚丧、育子、节庆、礼俗等使剪纸内容非常丰富。妇女作为剪纸主要创作者,从远古到现在代代相承,洛宁位于豫西山区,民风敦厚,物产丰富,有着悠久的文化史,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仓颉造字,洛出书处等遗址,民间艺术灿烂夺目,尤其洛宁剪纸源远流长,其历史悠久。汉代造纸术问世以来,随着历史的不断推……
6.
硪工号子
黄河既为中华儿女创造5000年的历史文明提供了一个施展聪明才智的大舞台,同时,好像故意要考验她的不畏艰辛的儿女,每每以不羁的洪水摧毁黄土地上的生命财产。这就有了一部可歌可泣的防洪抢险的历史。这样,就有了打硪、硪工和行将消失的歌谣——硪工号子。打硪是打夯的另一种形式,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主要……
7.
旧县背装
背装,是河南省嵩县民间的一项古老而独特的社火表演。背装,在民间故事中又称垴装,由河南省洛阳市嵩县旧县镇西店村从先辈文化遗产众多项目中经十几代人继承、改进,并结合现代杂技艺术发展起来的民间绝技。背装艺术造形独态,设计精密,故事性强,反映了嵩县悠久的历史、淳朴的民风,同时也创造演绎了灿烂的民间文化与艺术……
8.
洛阳牡丹栽培技艺
洛阳牡丹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而由此涉及的牡丹文化更是给世人形成了不可抹灭的生活习俗。这些方面包括牡丹诗词、书画、传说、服饰、生产等,一直流传至今,生生不息。洛阳地处中原,位于黄河南岸(东经11108,至112059,北纬33035,至35005,之间),属于暖温带南缘向北亚热带过渡……
9.
曹屯排鼓
曹屯排鼓自明代形成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排鼓伴随社会民俗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形成对社会形式与民间习俗的依存性特征。最初,曹屯排鼓主要用于祭典、朝拜神灵,除参与祭典隆重的庆典活动外,概不参与其它活动,以示神社的神圣。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曹屯排鼓已走入民众的生活当中。目前曹屯排鼓……
10.
洛阳海神乐
洛阳海神是一种古代音乐,据说,武王伐纣统一中国建立周朝,在洛阳大封天下,受封者除内陆诸侯外,还包括遥远的东西南北四海之神,宫廷每年都隆重祭海(神),于是便产生了配合祭海的音乐,这种音乐就是洛阳海神乐的源头。由于“海神乐”是洛阳独有的民间音乐,故又称为“洛阳海神”,演奏团体称为“海神社”。海神明清时期……
走遍洛阳市
河南省民俗与文化
洛龙区民俗与文化
老城区民俗与文化
孟津区民俗与文化
涧西区民俗与文化
瀍河区民俗与文化
偃师区民俗与文化
汝阳民俗与文化
西工区民俗与文化
洛宁民俗与文化
嵩县民俗与文化
新安民俗与文化
栾川民俗与文化
全部洛阳市民俗文化
洛阳市地名网
全部洛阳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