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民俗文化
长沙市十大民俗文化
1.
湘剧
湘剧是湖南省最主要的地方声腔剧种,流行于湘南东部17个县市及赣南西部和广东的坪石、岐门、乐昌、桂头、犁市、韶关等地。因它曾以长沙、湘潭为活动中心,故又称长沙湘戏。湘剧融合有昆腔、高腔、弹腔及杂曲小调等多种声腔,明初至嘉靖年间,传入湖南的昆腔和弋阳腔与当地方言及民间音乐相结合,形成湘剧。衡阳湘剧剧目繁……
2.
长沙花鼓戏(浏阳)
长沙花鼓戏是一种汉族戏曲剧种,以长沙官话为舞台语言,是湖南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一种。它是由农村的劳动山歌、汉族民间小调和地方花鼓(包括打花鼓、地花鼓——花鼓灯)发展而来,距今已有一百六十余年历史。长沙花鼓戏流行于原长沙府一带十二属县——长沙、善化(今望城)、湘阴、浏阳、醴陵、湘乡、宁乡、益阳、安化、茶……
3.
望城剪纸
望城剪纸是长沙地区流传盛广的两种民间工艺,展现出长沙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长沙棕编是以棕叶编制而成的小工艺品。棕榈为常绿乔木,长沙县农村各地都有种植,民间艺人采集棕叶,编织成鸟、虫、虾、鹤、蛇、青蛙等各种昆虫动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被誉为“江南一绝”。因其多为鲜叶编织,易枯变形,艺人研究改进,将鲜叶……
4.
洞井龙舞
洞井龙舞是湘派龙舞的杰出代表,它在保留原始艺术风格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演变,是长沙地区民间龙舞的缩影。洞井龙舞在湖南长沙市洞井铺镇一带较为红火。2008年,洞井龙舞被确定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洞井地区龙舞的种类较多,分“布龙”、“三节龙”、“人龙”、“长龙”等。各种龙都有它不同的流派和……
5.
长沙玉和醋传统酿醋技艺
清朝顺治年间,众多苏帮酿造技师先后来湘开设酱园,使湖湘酿造业得到空前发展繁荣。江苏苏帮酿造大师董玉和于清朝顺治六年(1649年)来湘开设酱园,并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为“玉和酱园”,原址位于古城小西门,现长沙“玉和园巷”就因此而得名。玉和酱园以玉和醋(俗称玉醋)驰名,迄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当时民间曾广泛流……
6.
彭俐侬湘剧表演艺术
彭俐侬,女,湖南长沙人。湘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生于1930年4月8日,逝于1985年1月16日。1956年加入中国0,1958年任湖南省湘剧院副院长。1959年起,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四、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湖南省剧协副主席、省艺校副校长等职……
7.
火宫殿臭豆腐制作技艺
长沙火宫殿臭豆腐,湖南最具特色的传统美食。是以白豆腐为主料经特制卤水浸色渗味油炸后蘸食的豆制品。其形方色黑,以臭命名,开中华饮食文化之特例,并在“黑”与“白”,“臭”与“香”,“焦”与“嫩”,“刚”与“柔”的对立统一中,由极反到至正,将中华美食追求色香味俱佳的审美情趣推向极至。自初代传承人姜炳坤于1……
8.
火宫殿八大传统小吃制作技艺
长沙火宫殿传统小吃系指长沙火宫殿现存的,为市民大众所熟悉的各种风味小吃品种,是长沙地方风味小吃的龙头和代表。长沙火宫殿小吃以八大传统小吃为主体,即油炸臭豆腐,姊妹团子,龙脂猪血,三角干子,煮馓子,红烧猪脚,荷兰粉,八宝果饭。八大传统小吃都是有独特的制作工艺,风味别具,为市民游客所广泛认同和喜爱,并传……
9.
宁乡麻山锣鼓
宁乡麻山锣鼓是宁乡境内流传的一种民间吹打乐,因流布于宁乡县麻山而得名,乐曲古老、源远流长,最初形成于明末清初。相传由一云游僧所传授,当时作为庙宇化斋时用的礼乐。清光绪、宣统年间,麻山锣鼓的音乐得到大幅度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一个拥有丰富曲牌的乐曲体系,具有独特的演奏形式,音乐名称、乐器形制和曲目内涵,……
10.
杨裕兴面条制作技艺
1890年,创始人杨裕臣(长沙人),为图生意兴隆,挂旗号为“杨裕兴”-制作和销售面条。“杨裕兴”老字号饱经100余年的风风雨雨,历经了三个朝代的洗刷磨炼,在杨家四代传人的苦心经营下,象一朵不凋谢的鲜花,经历无数次坎坷,几经体制变更,发展到今天的衡阳市杨裕兴实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杨裕臣,生于1877年,……
走遍长沙市
湖南省民俗与文化
宁乡市民俗与文化
浏阳民俗与文化
天心区民俗与文化
开福区民俗与文化
雨花区民俗与文化
芙蓉区民俗与文化
长沙县民俗与文化
岳麓区民俗与文化
望城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长沙市民俗文化
长沙市地名网
全部长沙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