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汕尾市
>
陆丰市民俗文化
陆丰市十大民俗文化
1.
汕尾滚地金龙
根据广东省汕尾市南溪村老人黄天枢藏书中的记载和部分知情者的叙述,“滚地金龙”始创于南宋,明嘉靖年间,黄氏光昭公一支从福建漳州移居广东陆丰南溪村,带来《滚地金龙演史传》的传本。黄氏南溪“滚地金龙”繁衍了十七代。后来由该村的金龙艺师、传统武术师传到陆丰潭西镇深沟村,大安镇的安博、下安联、顶潭、安塘村,西……
2.
正字戏
正字戏本名正音戏,用中州官话唱念,是一个多声腔的古老稀有剧种。明初南戏的一支传入粤东,形成正字戏,主要扎根于海陆丰地区,后传播到港澳台及东南亚等地。正字戏有传统剧目两千六百多个,分为文戏和武戏两类。文戏有明代宣德七年的《正字刘希必金钗记》及嘉靖年间的《蔡伯喈》南戏抄本和一批较完整的清代、民国抄本,以……
3.
陆丰皮影戏
陆丰皮影戏是我国三大皮影系统之一的潮州皮影的唯一遗存,陆丰市皮影剧团是广东省唯一的专业皮影剧团。陆丰皮影戏一直在民间生存、发展,有古代闽南语系的基因,又得海陆丰民间习俗的孕育,唱腔音乐丰富,地方特色浓厚,绘画、雕刻精致,表演生动逼真,优雅可观。陆丰皮影戏,闽南语系地区亦称皮猴戏,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
4.
钱鼓舞
钱鼓舞是广东省汉族民间舞蹈之一。钱鼓舞原是陆丰钱鼓曲艺班的最后一个热潮舞蹈节目,所以也叫做“抛钱鼓。流传于陆丰的钱鼓舞分为东西两路:东路钱鼓流传于碣北镇的东埔、滴水、桂林等村、碣石镇的新寮管区、内湖镇的内湖圩及其将军堂村和桥冲镇的松竹寮等村。西路钱鼓则流传于东海镇的新铺村、城东镇的关田埔村、大安镇及……
5.
博美飘色
博美飘色俗称博美美景,据考证是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一七六八年),是从苏州传入,至今已有二百四十年历史,由当时的博美经商名人林广神,字尚智,太学士,于苏州经营红糖批发生意时,适逢当地节日,举办文艺巡游活动,有感于飘色表演的逼真,精巧的化装,仪态优美的特点,深受感动;随之拜请当地艺人为师,购回八套飘色道……
6.
湖东狮舞
湖东舞狮历史悠久,意蕴深邃。它以弘扬传统文化,驱邪扶正为内容,有喜庆欢乐之象征。是湖东群众历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项目。被列入陆丰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湖东舞狮,俗称舞虎狮。是湖东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清朝年间从何处流入无以考究。但历史以来,一直被当地群众视为能驱- 、制凶煞的一项民俗……
7.
甲子大狮舞
甲子大狮舞历史悠久。以弘扬传统文化,驱邪扶正为内容,有喜庆欢乐之象征。是甲子群众历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项目。被列入汕尾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甲子大狮舞俗称舞大狮。据传为宋末(公元1277年)天主帝昰于正月初九登甲子门时,甲子渔夫郑复翁举义勤王,率民众截杀元兵朦艟数十艘庆功之时,以神狮舞振奋民心……
8.
潭阳天后宫庙会
潭阳天后官庙会是潭西人民对妈祖信奉、崇拜的祭祀活动。历史悠久、内容广收- ,既有海洋文化的鲜明特点,又有当地民间习俗的特征,还有道教儒家的思想特征和浓烈的民族色彩。具有一定的历史和现实价值与艺术价值。被列入汕尾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潭阳天后宫庙会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据林氏宗谱《长林风……
9.
雍烈娘娘庙会
雍烈娘娘庙位于陂洋镇古寨村。古寨村已有四百多年历史。这里村民朴素善良,对雍烈娘娘十分虔诚。雍烈娘娘在他们心中一直以来是和谐的化身,在方圆50公里影响很大。在港澳台及普宁、惠来、陆丰和陆河等邻近市县中,近一百五十多万人崇拜雍烈娘娘。被列入汕尾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雍烈娘娘原名谢二,东晋年间出生,……
10.
陆丰贡案剪纸
陆丰剪纸与其它地方剪纸有不同之处,它是将剪纸艺术展示在贡案、贡品上的,令地方各类民俗活动显得更隆重,更体现出地方文化特色。为典型的祭祀剪纸艺术品。被列入汕尾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传,明朝孝宗年间,林氏先人在北方经营货运。一世祖通过南来北往的商贸渠道将北方剪纸艺术带回南方粤东一带。剪纸艺术传入……
走遍陆丰市
汕尾市民俗与文化
陆丰市民俗文化
陆河县民俗文化
城区民俗文化
海丰县民俗文化
全部陆丰市民俗文化
陆丰市地名网
全部陆丰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