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民俗文化
南京市民俗文化介绍第7页
龙灯(丹阳龙灯)
龙灯(丹阳龙灯),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又称“孙土盖(zhuài丹阳方言)龙灯”,是一种民间集体舞,属传统的“滚龙灯”。该龙灯发祥于丹阳镇双河社区孙土盖村。龙灯有“青龙…
西善民歌
西善民歌,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南京西善地区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反映当地风俗民情的山歌民调。当地人谢发宝先生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利用每年返乡探亲之际,深入…
固城十番锣鼓
固城十番锣鼓,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音乐类项目。十番锣鼓,俗称大锣鼓,为流行于高淳县固城镇蒋山村的民间鼓乐,以“清锣鼓”为主。蒋山村的十番锣鼓始于明代,盛行于清末,太平天国建都南京…
太子山传说
太子山传说,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太子山系南京老山余脉东延的一个丘岗,海拔58.8米,为六合区大厂街道制高点。明清时,太子山北有座太子庙,至民国时太子山虽荒秃,然寺庙几…
白鹿遗踪的传说
白鹿遗踪的传说,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白鹿行踪的传说”发生在高淳县阳江镇,据史料记载:北宋末年,宋徽宗采纳太师蔡京的建议,派张抗将军率军前往江南石臼湖畔围湖造田,此时…
南京老地名
南京老地名,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南京老地名,系位于“钟山龙蟠,石头虎踞”和秦淮河、滁河流域南京十三个区县境内,从先秦至民国,历朝历代产生的地名。南京是具有近2500年建城…
水八仙饮食习俗
水八鲜饮食习俗,南京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类代表性项目。古有“珍用八物”之说,今则“水有八仙”之誉。凡此八蔬,都是水生植物。虽说都是些家常菜蔬,并无富贵之气,但一经善于烹饪人之手,简中丰味适得其时…
上梁仪式
上梁仪式,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上梁仪式是长期流行在高淳地区的一项民活动,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有了住房才能安居乐业。高淳民间建房的风俗习惯十分讲究,如选基地…
夫子庙花鸟鱼虫市
夫子庙花鸟鱼虫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十代都会,自古就有花鸟鱼虫的饲养和交易历史。如城南秦淮河畔的大百花巷、小百花巷、花市大街等地名,都与花市相联系。南…
南京赏梅习俗
南京赏梅习俗,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俗类项目。中国是梅花的故乡,梅花至少在西汉时就被引种栽培和应用,迄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历史上民间赏梅、咏梅习俗盛行,存有大量咏梅的诗文。南…
灵芝传统知识及应用
灵芝传统知识及应用,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灵芝,是祖国中医药宝库中的珍品,素有“仙草”之誉。古今药理与临床研究均证明,灵芝确有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功效。我国古代文献中,…
高淳梁氏骨科
梁氏接骨术,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南京世医“梁接骨”,早在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一位从阿拉伯来华的医生在开封定居,担任有朝廷的金创正骨护驾供奉(骨科医生)…
张简斋国医医术
张简斋国医医术,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医药类项目。世居秦淮鞍辔坊的张氏医术一脉传承,发展到张简斋这一代,已形成独特的“国医温病医术”。张简斋温病医术在民国时期盛极一时,被尊为“当世…
明觉铁画锻制技艺
明觉铁画锻制技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据《溧水县志》记载:汤鹏,字天池,南京市溧水县明觉人,生于清代顺治至康熙年间,为中国铁画艺术创始人,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早年…
龙袍蟹黄汤包加工制作技艺
龙袍蟹黄汤包加工制作技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传统技艺类项目。龙袍蟹黄汤包始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至清朝末年,划子口街道的陶戟师傅创办了“太平春饭馆”,继承了蟹黄汤包传统工艺并传至秦有发…
走遍南京市
江苏省民俗与文化
秦淮区民俗与文化
高淳区民俗与文化
六合区民俗与文化
江宁区民俗与文化
玄武区民俗与文化
浦口区民俗与文化
鼓楼区民俗与文化
溧水区民俗与文化
雨花台区民俗与文化
栖霞区民俗与文化
建邺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南京市民俗文化
南京市地名网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