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内蒙古
>
呼伦贝尔民俗文化
呼伦贝尔十大民俗文化
1.
达斡尔族鲁日格勒舞
“鲁日格勒”是达斡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它因地而异,有“阿罕伯”、“郎突达贝”、“哈库麦”、“哈根麦勒格”等几种不同称谓。在内蒙古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聚居区,“鲁日格勒”舞是对其民间舞的统称,多为妇女表演的自娱性舞蹈。据考证,“鲁日格勒”的汉语意思为“燃烧”或“兴旺”,达语“鲁日格勒贝”可以……
2.
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世代以狩猎和游猎为生。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火神的仪式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鄂伦春人每到年节或吉日,家家户户都要在……
3.
鄂温克叙事民歌
鄂温克叙事民歌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鄂温克族的民歌优美动听,风格独特,人们即景生情,即兴填词吟唱。牧歌和猎歌表现了鄂温克族勇敢而质朴的性格;“努给勒”舞步独特,刚健有力,节奏性强。“扎恩达勒格”是鄂温克族山歌和小调类歌曲的总称。自由舒展的曲调充满了浓郁的山野气息,明澈而开阔的旋律将对鄂温克人对故乡的……
4.
鄂伦春族赞达仁
中国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伦春族自治旗、布特哈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及黑龙江省的呼玛、逊克、爱辉、嘉阳等县。人口4132人(1982年统计)。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通用汉文。鄂伦春民间音乐主要有山歌体的“赞达仁”、歌舞曲“吕日格仁”、宗教歌曲“萨满调……
5.
达斡尔扎恩达勒
扎恩达勒,达斡尔语中意为“民歌”。它是类似于汉族山歌和小调体裁的民间歌曲的总称。这类歌曲一般是在田间劳作、捕鱼打猎、放牧采伐、骑马赶车,以及妇女在采野菜时即兴吟唱的歌曲。扎恩达勒是达斡尔歌曲主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曲调优美高亢,除了一部分具有固定的歌词外,均可在固定的曲调上根据当时的情景和感受即兴填词歌……
6.
蒙古包营造技艺(苇帘蒙古包)
蒙古包是蒙古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最有代表性的民居,早在秦汉时期就以“穹庐”、“毡帐”等名称见之于我国史籍,从清朝开始以满语音译和意译的方式改称“蒙古包”。蒙古包以木头、毛绳、毡子三位一体的材料,“套脑”(天窗)、“乌尼”(伞股式辐射的椽子)、“哈纳”(网格状木围墙)三位一体的架木,幪毡(覆盖天窗的部分)……
7.
鄂温克族服饰
鄂温克族属于通古斯人种,其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满洲、锡伯族等通古斯人也即是如此。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鄂温克族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皮套裤外面绣着各种花纹,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男……
8.
黑龙江桦树皮剪纸
黑龙江桦树皮剪纸项目批次:省级第4批项目保护单位:黑龙江禹舜文化艺术研究院代表性传承人:刘钻黑龙江桦树皮剪纸是生活在黑龙江地区的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将桦树皮镂空剪刻成各种图纹和形象的一种独特传统的手工技艺,历史悠久。主要为各种动物的图案、代表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图案等,记录着远古文化的诸多信息,以……
9.
鄂伦春族狩猎文化
鄂伦春族的狩猎文化是鄂伦春族世代从事狩猎生产,这是鄂伦春人最重要的生产活动,是他们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鄂伦春族熟悉各种野兽的习性,并能根据其特点和活动规律采取不同的捕猎,他们的狩猎工具主要是枪、马、狗,以及弓箭、扎枪等。鄂伦春族的游猎生活并不是在茫茫的大森林中漫无边际的游动,而是有固定的范围和一定的……
10.
达斡尔族服饰
达斡尔族是中国北方具有悠久历史和农业文化的民族。达斡尔服装受蒙古族和满族影响较大,男子穿大襟皮袍,外加长袍,用白布包头,戴草帽,着皮靴。达斡尔族男子头戴皮帽,身穿长袍,下着皮裤,脚蹬皮靴。帽子多用狍、狼或狐狸的头皮做成,毛朝外,双耳、犄角挺立,形象逼真,出猎时,既防寒又护身。靴子多选用狍、犴、牛等皮……
走遍呼伦贝尔
内蒙古民俗与文化
鄂伦春自治旗民俗与文化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民俗与文化
扎兰屯民俗与文化
海拉尔民俗与文化
阿荣旗民俗与文化
根河民俗与文化
鄂温克族自治旗民俗与文化
满洲里民俗与文化
陈巴尔虎旗民俗与文化
牙克石民俗与文化
新巴尔虎右旗民俗与文化
新巴尔虎左旗民俗与文化
额尔古纳民俗与文化
全部呼伦贝尔民俗文化
呼伦贝尔地名网
全部呼伦贝尔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