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安徽省
>
滁州市民俗文化
滁州市十大民俗文化
1.
凤阳花鼓
凤阳在安徽省东北部、淮河南岸。该县的花鼓说唱,历史悠久。每逢节日、农闲或田间小憩,随时随地敲打说唱。热闹有趣。凤阳享有“花鼓之乡”的称号。是凤阳民间独有的传统艺术,在全国也很有影响。说起凤阳花鼓,凤阳人有一段悲喜交加的经历。凤阳花鼓又叫双条鼓,最初表现形式为姑嫂二人,一人击鼓,一人击锣,口唱小调,鼓……
2.
凤阳民歌
凤阳民歌是安徽省的汉族民歌。凤阳花鼓中的凤阳歌是凤阳民歌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明初移民文化的影响下,凤阳民歌得以历史性更新和很大发展,随之闻名中外。最早以文字形式记录凤阳民歌,见明嘉靖万历年间周朝俊《红梅记》传奇。凤阳民歌具有广泛的平民性,它所表达的内容是汉族劳动人民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中国不同历史时……
3.
走太平
“走太平”,又名“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县独有的传统民俗,自东汉开始,传承迄今,盛况不衰。《汉书》载有“澄日太平”之谚,此为全椒走太平之肇始。南北朝梁宗檩《荆楚时记》对正月十六走太平桥这一习俗有专门描述,谓之“走百病”,是为了消灾祛病。从文献记载来看,“正月十六走太平”为古代淮河以南地区共有的民俗……
4.
凤画
即凤凰画,是凤阳独有的民间绘画艺术,起源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造型新颖美观,设色鲜明艳丽,技法细腻严谨,具有固定的规格和模式。 其造型必须是:“蛇头、龟背、九尾十八翅,鹰嘴、鸡爪、如意冠”。色彩为“水墨、素彩、五彩”三法;技法……
5.
丰收锣鼓
《丰收锣鼓》是彭修文、蔡惠泉于1972年创作的一首具有鲜明山东音乐特点的民族管弦乐曲,乐曲借鉴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鼓点和旋法加以变化发展,推陈出新,充分发挥我国丰富多彩的打击乐器的表现能力,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四个部分组成:1、在雄壮嘹亮的引子后,展现了一幅热情欢欣、你追我赶的劳动场面,……
6.
洪山戏
洪山戏是流行于皖东稀有剧种,它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傩”,从“傩”发展到香火戏。到了清代中叶,在香火戏的基础上形成了洪山戏。洪山戏历史悠久,韵味独特,乡土气息浓厚,是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地方戏。洪山戏的前称为“香火戏”,是香火会请神祈祷时演的戏。香火会分内坛与外坛两派,外坛做会时称“五岳”,内……
7.
秧歌灯
明朝末年发源于来安县广大乡,是由农民对“神灵”的祈祷活动发展起来的。起初以唱为主,伴以极简单的动作,后来形成了秧歌灯雏形。清代,秧歌灯歌曲曲调和演唱内容较前丰富得多,伴奏乐器已有笛子、二胡、四胡、琵琶、三弦和民间锣鼓。秧歌灯的曲调丰富多彩,抒情悦耳,舞蹈动作柔美朴实,轻松愉快,歌词通俗流畅,动人以情……
8.
天长孝文化
天长孝文化源于朱寿昌弃官寻母事迹。朱寿昌(1010—1080),宋天长人,《宋史》载有他弃官千里寻母之事。元代郭居敬根据朱寿昌等孝行故事,编著了《二十四孝》一书。书中许多故事都是民间传说,而朱寿昌千里弃官寻母是真人真事,并有传略记载。朱寿昌的父亲朱巽是宋仁宗年间的工部侍郎,朱寿昌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
9.
神山寺庙会
神山寺庙会,是全椒民众十分喜爱的千年古盛会。据佛书记载,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诞生之日,神山寺落成后,寺中众僧为求寺庙0常转,香火鼎盛,就选择了观音菩萨二月十九诞辰日为神山寺落成开光典礼日。于是每年这天,十里八乡的民众便会来到神山寺烧香拜佛。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为神山寺庙会日,并成为习……
10.
界首庙会
界首庙会又称“二月二龙抬头”庙会,是全椒县界首街的传统习俗。相传在西汉年间某年,界首久旱无雨,民不聊生。有一老道云游至此,动了恻隐之心,便打坐一棵百年老银杏树下作法七七四十九天,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终于唤醒了沉睡三年的龙,于是界首开始风调雨顺。丰衣足食的乡民特建一座庙宇以纪念恩人老道,庙宇落成之日也正……
走遍滁州市
安徽省民俗与文化
来安民俗与文化
全椒民俗与文化
明光民俗与文化
凤阳民俗与文化
天长民俗与文化
定远民俗与文化
南谯区民俗与文化
琅琊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滁州市民俗文化
滁州市地名网
全部滁州市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