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
>
南昌市
>
进贤县民俗文化
进贤县十大民俗文化
1.
二塘泼蛇灯
泼蛇灯,主要流传于进贤县二塘乡各个村落及周边地区的民间灯彩。泼蛇灯通常随龙灯和其他灯彩到各村表演,每年正月初一开始,一般到元宵结束,有时还演到农历二月十二的花灯节才收手。泼蛇灯表演要做到“脚沉步稳,头尾一致,把握重心,手起灯转,运用自如,力度均匀”。表演时,锣鼓阵阵,喇叭声声,纵上窜下的泼蛇灯,配上……
2.
进贤罗家狮舞
罗家狮舞是流伟于进贤县温圳地区的一种民间灯彩。清末道光年间,由本村习武艺人罗享樟始创,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罗家狮舞分文狮与武狮,又称罗家“双狮舞”。狮舞为两人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分别由拳术、大刀、双刀、棍术者引领而上,既有龙灯舞的翻、滚,又有狮舞的跳跃、攀高、惊险。在表演上,文狮着重于表……
3.
进贤梅庄花棍
梅庄花棍又称“打莲花”,起源于元代,是流传在进贤县梅庄镇、二塘乡、南台乡等地的一种民间舞蹈。最早的“花棍”采用池塘中的真实带花莲杆,作祭典、迎神之用,后经民间艺人革新,改用带节鞭的小山竹棍,两头止挂数枚铜钱,再配以红色麻线穗须,并在“花棍”表演中加入茶灯舞,形成一种别具特色的“花棍舞”,广泛应用于各……
4.
进贤李渡道情
李渡道情是江西省的一种民间曲艺,相传起源于唐末,形成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主要分布在江西进贤县李渡镇及其所辖的各个村落,亦传及周边乡镇,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传承历史。道情相传起源于道家所唱法曲,后发展成为乞讨者敲竹筒沿门乞讨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形式。其早期形式是,上门行讨时,乞讨者一边敲击竹筒,一边……
5.
进贤文港微雕
微雕,是一种以最小的刀具锋毫在最小空间创作最小浮雕、立体雕、篆刻、平面图文雕,肉眼无法看清,需借助高倍放大镜才能看清楚的艺术作品。微雕艺术则是一门集雕刻、书画、细作、静功等多项技艺于一体的高难度综合艺术。微雕艺术品取材广泛,随意性强,可见物雕物。微雕艺术家首先必须是书画家和雕刻家,还体现作者的意志和……
6.
进贤李渡烧酒酿造技艺
李渡镇,自古就是商贾重镇,也是江西的粮仓,更因精湛的烧酒酿造技艺扬名四方,享有“江南酒乡”的美誉。史载北宋太平兴国年间,邓金林、娄宝清二人来李渡办起了第一个前店后坊式的酒作坊。元代,李渡周边乡镇相继出现了一些酒作坊。明代,有建昌和东乡商人梅焕荪、黄德昌联袂来李渡开酒店。清初,酒作坊增至28家。清中叶……
7.
进贤夏布制作技艺
张公夏布制作技艺是流行于进贤县张公镇南部地区的一种土布织造技术。据王氏家谱记载,夏布制作技艺可上溯至清代雍正年间,距今近300年历史。其技艺起源于铜岭村委会的曹家村。曹家村由山东迁居而来,与文学巨匠曹雪芹同宗。曹雪芹的曾祖父、祖父及父亲曾在南京掌管纺织行业,官至“江南织造”。他们不忘同宗族人,将当时……
8.
进贤木板活字印
进贤白圩木版活字印谱技艺,是在梨木板上刻好阳文反字之后,锯成单字,用刀修齐,统一大小高低,然后排字,行间隔以竹片,排满一版框,用小竹片垫平并塞紧后涂墨,铺纸印刷,字模采用明朝官方字体——老宋体,印于宣纸之上。整个做谱工艺流程有15道工序和158个字的捡字口诀,这些祖传的捡字口诀,有平有仄,就像一首古……
9.
进贤文港毛笔
进贤文港镇位于江西抚河下游东岸,时北宋宰相、著名词人晏殊的故里。文港毛笔制作器具有30多种,制作原料主要为优质山羊毛、山兔毛、黄狼尾毛、香狸子毛以及植物竹等,制作工序有126道,主要分为芯毛制作、护毛制作、草灰制作、笔杆制作及芯杆组合、治笔、包装制作等六大工序。每一道工序又可细分为众多小工序。工艺纯……
10.
李渡车仂灯
李渡是赣闽水陆交通的咽喉重镇和文化古镇,享有盛名的“车仂灯”之乡。李渡的“车仂灯”起源于元末明初,有近千年历史。当时作龙灯的陪衬,跟在龙灯后面,听从龙灯的鼓点节奏指挥。到了明末清初,才有自己独特的锣鼓点子,乾隆年间“车仂灯”基本和龙灯分离,形成完整的“车仂灯”灯彩艺术,逢年过节单独游街表演。清末民初……
走遍进贤县
南昌市民俗与文化
南昌县民俗文化
进贤县民俗文化
安义县民俗文化
新建区民俗文化
东湖区民俗文化
青山湖民俗文化
西湖区民俗文化
青云谱民俗文化
红谷滩区民俗文化
全部进贤县民俗文化
进贤县地名网
全部进贤县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