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西省
>
宜春市
>
袁州区民俗文化
袁州区十大民俗文化
1.
袁州谯楼传说
袁州谯楼传说(第三批省级)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好几座古老的名城留有见证岁月痕迹的鼓楼;江西宜春也不例外,一座宋代建起的被称作“袁州谯楼”的古朴建筑一直屹立在市区中心。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集测时、守时、授时三项功能于一体的地方天文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袁州谯楼的来历,自古就流传着动人的佳话……
2.
宜春评话
宜春评话(第一批省级)说唱形式。宜春评话以唱为主,间有说白。传统的评话演唱无音乐伴奏,仅以击打评话筒助节拍。说唱时,艺人左臂托评话筒,左手指夹小竹片敲击筒壁。右手则拍击筒底,以掌拍节拍,烘托气氛。宜春评话改为正式舞台演出后,增加了锣鼓、唢呐和胡琴伴奏。音乐唱腔。宜春评话的唱腔和伴奏音乐来自民歌小调和……
3.
袁州夏布制作技艺
袁州夏布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袁州夏布的生产起于隋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经过世代袁州人民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袁州夏布的制作工艺日趋成熟,夏布质地“柔软润滑,平静如水,轻如罗绡”而闻名海内外。在古代粗麻布为奴隶、平民穿用,细麻布如同丝绸为高贵品种,供贵族使用。袁州夏布“嫩白、匀净、通行四方、商贾幅辏……
4.
袁州松花皮蛋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袁州松花皮蛋是宜春市的一种名贵特产,历史悠久。据《宜春市志》记载:袁州松花皮蛋形成于唐宋、盛于明清,在民国时期已誉满海内外。在改革开放后,得到大力发展,加工企业蓬勃兴起,产品被国家绿色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产品。多次被评为省优、部优得奖产品。它精选原料,在中国传统皮蛋制作工艺的基础上,用独有的中草药配方……
5.
袁州南庙武术
袁州南庙武术(第三批省级)南庙,位于宜春市袁州区的东南。人民淳朴、刚直、勤劳、勇敢,由于地理、历史条件关系,群众武术活动日盛。《南庙武术》起于唐,盛于清,普及于解放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练武者众,习武者精,武术之乡,形成已久。南庙武术,门类繁多,根深叶茂,它多为硬门拳、属南拳之列。其特点:势猛桩稳……
6.
宜春春锣
宜春春锣(第三批省级)宜春春锣流传于原宜春县(现袁州区)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曲调质朴无华,流畅顺口,听来亲切入俗,唱词有说农事的、讲时局的,更多的在逢年过节说唱戏文、故事和谈天说地,吉祥喜庆的赞美之词。表演形式基本上是由一人表演,身背红色圆形小鼓,并挂一小锣,右手执一鼓锤,系上红绸。走村串户……
7.
袁河锣鼓戏
袁河锣鼓戏(第三批省级)袁河锣鼓戏是宜春(古称袁州)地方戏剧剧种之一,又称“三角班”,明末已有演出,盛行于清同治年间,土生土长,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为群众喜闻乐见。演出剧目均以袁州土话为其舞台语言,配之以当地采茶小调和乡土民歌,演出以民间喜闻乐见的生活小戏,演出始终以锣鼓伴奏,故有“锣鼓戏”之称。在……
8.
宜春三星鼓
宜春三星鼓(第三批省级)宜春地处赣中西部,古属杨州,处吴头楚尾,受吴楚古文化影响较大。人们在劳动之余或逢年过节,总是载歌载舞,鼓乐吹奏,宜春三星鼓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迄今已有近二百年的历史,流传于广大乡村,是宜春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器乐演奏形式。它原名“三星板”,取福、禄、寿三星吉祥之意。利用……
9.
脱胎漆器制作工艺
宜春袁州区脱胎漆器制作工艺(第一批省级)宜春袁州区脱胎漆器的生产,靠纯手工操作,工艺复杂。一般有制模、脱胎、上漆、抛光、装饰等几十道工序。主要材料为生漆、桐油、夏布等,制作时按照一定的比例将生漆、桐油、石膏粉等调成糊状,再均匀地抹在夏布上,然后将夏布裱在造型好的模具上,待阴干胚胎定形后,把胚胎脱下来……
走遍袁州区
宜春市民俗与文化
靖安县民俗文化
袁州区民俗文化
铜鼓县民俗文化
丰城市民俗文化
宜丰县民俗文化
奉新县民俗文化
高安市民俗文化
上高县民俗文化
万载县民俗文化
樟树市民俗文化
全部袁州区民俗文化
袁州区地名网
全部袁州区民俗文化>>>
返回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