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广东省
>
深圳市民俗文化
深圳市民俗文化介绍第2页
龙城舞麒麟
龙城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地带。龙城舞麒麟是流传于龙岗一带的重要民俗活动。麒麟一直以来是客家人所崇奉、喜爱的祥瑞神兽,寓意平安、祥和,能够给人们带来吉祥和好运。龙城舞麒麟活动出现在民国时期末年。每逢新春…
黎围舞麒麟
黎围村位于深圳市罗湖区中部。罗湖黎围村(现为水库新村)麒麟舞是一个有一百多年历史的民间民俗舞蹈。麒麟,古代传说的一种吉祥动物。麒麟舞是几百年前岭南的客家人从中原辗转迁徙带来的民间舞蹈。黎围村坐落在深圳…
南澳渔民娶亲礼俗
南澳半岛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东部大鹏湾边。自古以来,南澳渔民成亲有其独特礼仪。首先是订婚。渔民男青年到了结婚年龄,经人介绍对象后,便向女方送订金,拿到女方生辰八字后放在船上的神台,烧三炷香,三天内没有打烂…
西乡北帝古庙三月三庙会
每年农历三月三,西乡北帝古庙都要举办为北帝贺诞的大型庆典活动。活动时间从二月二十八日开始,逢大月份从二十九日开始,是“北帝爷”出位的日子,请他巡游看戏保佑风调雨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到三月初二请他返…
平乐郭氏正骨祖传秘方和配制方法
平乐郭氏正骨祖传秘方和配制方法是平乐郭氏正骨医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平乐郭氏几代传人在诊疗实践中,除了不断探索、完善手法诊治、手法整复等骨伤诊疗技法,同时在运用传统中药配…
深圳传统小食制作技艺
深圳传统小食是曾经让深圳原住民留下绵长记忆的传统小吃,根据制作方法大致分为油品类和糕品类,其制作技艺主要分布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和宝安区、罗湖区的旧时村落。据《宝安县志》记载,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肖氏棉塑
棉塑是我国民间手工技艺丛中的一朵奇葩。是以棉花造型和成胚,再以针线经手工缝制、塑造、抽搐、刺绣、绘染、定型等多道复杂工序,辅以不同装饰、服饰于一体集成的软雕塑,其表现形式多样,既能表现民俗风情,又能集…
肘捶
肘捶起源于山东临清,它是集太极,八卦,形意为一体的武术门派,因巧妙融汇了多种肘法、拳法而得名。临清人自古就有尚武习俗,晚清时临清人张东槐以易医为理,将太极消长、五行生克之法揉合到拳术中,创建了“临清肘…
平湖纸龙
平湖龙是指以刘姓为主的平湖村所具有独特风格的纸龙,舞纸龙是早四五十年代前原平湖村村民过春节的习俗,以祈祷风调雨顺,驱邪出外,五谷丰收,国泰民安,其有着自己一套独特的表演舞技、乐器乐曲及传统习俗。相传是…
南山醒狮舞
醒狮表演是深圳市南山区的一项传统民间文艺活动,南山醒狮源于广东醒狮。清朝末年,向南村有一支麒麟队,善舞麒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将麒麟队改为醒狮队,开始舞狮,且技艺高超。1937年,南头城也成立了醒狮队…
陈仙姑的故事
这是一个以真人真事写成的故事,在宝安、东莞一带流传了一百多年。陈仙姑原名陈端和,生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公明水贝村(现深圳市宝安区西部),当时水贝村的大沘河(现茅洲河)河水泛滥,瘟疫盛行,当地群众处于水深火…
观澜客家山歌
观澜客家山歌流传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所有客家人居住的全部十二个社区,用当地客家方言演唱,根据观城社区八十多岁的老山歌手、东纵老战士黄潜回忆前辈人黄四发及期上辈演唱山歌的历史,观澜客家山歌至少有…
龙岗皆歌
龙岗位于深圳市龙岗区中部。龙岗皆歌起源于清代末期,在民国时期开始流传,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最为盛行。龙岗皆歌曲调简单,通俗易懂,特别是别具一格的衬词,易于在群众中传唱,凡上了年纪的龙岗本地人,都会哼唱…
盐田山歌
盐田区位于深圳市东南部。盐田山歌是指在盐田区域广泛流传的客家山歌、九龙山歌、渔歌、哭嫁歌等民歌,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而且别具特色,不仅曲调各异,而且分别使用客家话、粤语、福佬话演唱、丰富多彩。建国初…
凉帽、围裙带编织技艺
上梅林村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北部。上梅林凉帽带和围裙带是一种彩色织花丝织品。是以六种颜色的丝线为原料,完全用手工编织而成的。此工艺流传于老宝安(现深圳)大部分客家及粤语地区。据第三代传承人邓英莲介绍,这种…
走遍深圳市
广东省民俗与文化
宝安区民俗与文化
龙岗区民俗与文化
盐田区民俗与文化
南山区民俗与文化
福田区民俗与文化
罗湖区民俗与文化
光明区民俗与文化
全部深圳市民俗文化
深圳市地名网
[第1页]
[2]
[3]
[最后一页]
[下一页]
返回电脑版